•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車間”發揮“大作用”

2020-04-11 12:17:00
來源:四川線上-天府評論
字號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推進扶貧車間穩定復工復産。一個個“扶貧車間”吸納了當地建檔立卡勞動力,實現建檔立卡戶在“家門口”就業,促進了穩定增收。

  扶貧車間是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重要載體,可以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端上“飯碗”,實現務工、掙錢、顧家三不誤。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扶貧車間的復工復産率持續上升,村裏的“小車間”,正發揮著助力脫貧的“大作用”。

  有活幹、有錢賺,貧困群眾心裏就踏實。由於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人口原來務工的單位尚未復工復産,比如在幼兒園打工的貧困人口,就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到原單位務工,出現了臨時性“待業”的情況。對此,各地積極推動扶貧車間復工復産,吸納閒置勞動力,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不斷檔”。在河北保定,北京援建的38個扶貧車間已有37個復工,復工率超過97%,帶動就業871人;在河南,全省扶貧車間已復工4029家,復工率99.58%;在湖北十堰,全市829家扶貧車間全面復工,吸納貧困勞動力13455人……扶貧車間加速復工,帶貧能力不斷提升,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如今,各地的扶貧車間正開足馬力,全力以赴趕制訂單,一個個“小車間”正在發揮“大作用”,讓貧困戶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起來。

  車間建到村頭,就業脫貧不愁。我國扶貧車間數量由少變多,規模從小到大,涉及農副産品加工、電子産品裝配、手工編制製作等不同行業領域,大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已成為貧困群眾穩定就業、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眾所週知,貧困人口中有一部分人苦於沒文化、沒技術,找不到工作;有的上了年紀,或是身體有殘疾;還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外出打工,迫切需要在家門口就業。而扶貧車間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能門檻較低,群眾能夠儘快上手、短期見效,相當於把就業崗位送到貧困群眾的家門口,既能照顧好家庭,又能實現就近就業增收。這種創新性“送崗到府、就近就業”的扶貧模式,讓農民變身産業工人的同時,實現了“顧家、務農、打工”三不誤,讓貧困群眾心裏更暖、底氣更足、日子更有奔頭。

  扶貧車間是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因為這種模式既兼顧了貧困人口的身體、文化、年齡、家庭狀況等因素,也體現了化解疫情影響的針對性,切中了要害,抓住了當下脫貧攻堅的“七寸”。因此,各地要堅定不移地推動扶貧車間開工復工,通過“企業+車間+貧困戶”等模式,滿足貧困群眾在家門口的就業需求。要堅持做到貧困戶在哪,扶貧車間就建在哪,同時必鬚根據貧困村當地的特點“量身定制”,精選一些技術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時靈活的企業,為擴大貧困群眾的就業面創造良好條件。要想方設法幫助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減少疫情對他們的影響。要開展免費技術培訓服務,提高貧困群眾的擇業競爭能力。要為貧困群眾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幫扶,提升貧困戶的獲得感,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扶貧車間既有利於眼前的群眾增收,也有利於長遠的脫貧攻堅。各地要立足實際,創新思路方法,讓扶貧車間成為群眾增收的“催化劑”,成為脫貧攻堅的“加速器”。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