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凝聚抗疫合力 提振全球信心(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2020-03-26 10:1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凝聚抗疫合力 提振全球信心(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國際社會期待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

  習近平主席將於3月26日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這將是G20歷史上首次舉行領導人視頻峰會,也是自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出席的首場重大多邊活動。在疫情快速蔓延、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之際,G20就疫情專門舉行峰會,就應對疫情蔓延、穩定世界經濟進行溝通協調,具有重要意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出席峰會,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希望此次峰會進一步凝聚各國抗疫合力,提振全球戰勝疫情信心。

  “G20的政治承諾意味著強有力的團結”

  G20是全球危機應對和經濟治理重要平臺,匯聚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G20臨危受命,把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與復蘇的軌道;如今,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G20再度被世界寄予厚望。

  計劃參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致信G20領導人表示,疫情要求各國領導人作出前所未有的反應,在世衛組織指導下制定疫情應對機制,協調行動,阻斷疫情發展,促進科學合作,尋找疫苗和診療方法,統籌醫療和防護物資供應。他還呼籲G20領導人緊急發起一個總額達數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把疫情所造成的經濟社會衝擊降低到最低限度。

  目前G20成員累計確診人數佔全球確診人數80%以上,疫情對絕大多數G20成員造成了巨大衝擊。“疫情形勢正在發展,解決關鍵防護設備不足問題,需要全球層面政治承諾和政治協調。”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呼籲G20共同努力增加産量,避免實施出口禁令,確保公平分配。“G20的政治承諾意味著強有力的團結,這有助於我們以最有力的方式向前推進和抗擊這一流行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隨著疫情擴散,加強全球協調行動是提振信心和穩定全球經濟的關鍵。各國應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金融監管協調,共同應對疫情。

  日本市民團體“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期待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分享中國應對疫情的經驗。“病毒沒有國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於國際社會應對當前疫情帶來的挑戰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國密切配合,團結抗疫,共同維護國際公共衛生安全。”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副主席馬修古德曼和資深顧問馬克索貝爾認為,G20成立的初衷就是讓其在面對危機時扮演全球“消防站”角色。G20應加大財政政策力度、維護金融穩定、協調經濟體之間貿易關係。此外,各經濟體應降低妨礙醫療産品跨境流通的關稅及其他壁壘,並在研製疫苗和制定治療方案方面開展合作。

  希臘中國問題學者、法國尼斯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喬治佐戈普洛斯表示,G20由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組成,GDP總量佔全球80%以上。G20團結一致,在資訊共用、政策協調等方面採取強有力措施,能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南非金山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加斯謝爾頓表示,在抗擊疫情上,國際合作至關重要。期待通過這次峰會,G20成員達成共識,攜手抗疫,提振國際社會信心,共同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

  “分享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傳遞戰勝疫情信心”

  在習近平主席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國際人士期待習主席出席特別峰會,分享中國抗擊疫情經驗。

  世衛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負責人艾哈邁德曼達裏表示,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峰會,“分享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傳遞戰勝疫情信心”,對於建立“人人有責、人人共用”的區域公共衛生事業體系很有幫助。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賈韋德説:“中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我們期待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分享中國經驗,增強各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

  《菲律賓星報》專欄作家李天榮説,中國在抗擊疫情中付出巨大努力,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的抗疫經驗、防控政策以及診療方案可以為各國提供很好參考。

  印度曼尼帕爾大學教授納拉帕特表示,在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峰會,體現了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推動開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的大國擔當。

  “中國採取最果斷有力、最嚴格、最全面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發展,並用自己的努力為全世界爭取了寶貴時間,也為其他國家戰勝疫情帶來了希望。”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維羅妮卡表示,面對疫情,攜手合作是各國當前唯一的選擇,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峰會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獨立研究中心經濟專家組負責人葉夫謝伊古爾維奇認為,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國企業復工復産,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將繼續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疫情提供有力支撐。國際社會將更為關注中國在抗擊疫情及減少疫情對經濟消極影響方面的經驗。

  “世界深刻認識到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意義”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人們期待,此次峰會推進國際社會團結協作應對疫情,維護人類共同家園。

  美國《時代》雜誌認為,在全球合作缺失的情況下,仇外、孤立主義和不信任情緒滋生,進而影響了國際合作,加劇疫情危機。“世界各國命運相聯、休戚與共。面對疫情,抱團取暖、共克時艱是唯一正確選擇。”緬甸《北方之星》雜誌總編輯吳溫丁説。

  阿聯酋通訊社執行社長穆罕默德裏希表示:“在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中國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的態度,及時向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通報情況,分享資訊,開展國際合作。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後,中國迅速向義大利、伊朗、塞爾維亞等國派出專家團隊,為全世界抗擊疫情持續貢獻力量,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埃及前總理埃薩姆謝拉伕表示,中國同其他國家攜手抗疫,真誠開展國際合作和互助,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面對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深刻認識到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意義,因為世界各國亟須加強合作,抗疫情,穩經濟,攜手取得共同勝利。”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富有遠見,在各國抗擊疫情的當下,“為世界提供了新思維方式,傳達了巨大的希望”。

  “抗擊疫情是國際社會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優先關切,國際社會需要更高層面、更大範圍、更廣闊領域的協調和合作。”在義大利國際事務研究院主席費爾迪南多費羅奇看來,在這一特殊時刻,G20是可以肩負起這一使命的有效機制和平臺,相信此次峰會將在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報北京、開羅、東京、伊斯蘭堡、曼谷、新德里、雅加達、柏林、堪培拉、華沙、羅馬、首爾、約翰內斯堡3月25日電 記者楊迅、曲翔宇、劉慧、劉軍國、丁雪真、趙益普、孫廣勇、胡博峰、徐偉、花放、陳效衛、于洋、葉琦、韓碩、馬菲、李瀅嫣)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