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南方網評:紓困解難有溫度熱度 穩定就業添信心底氣

2020-02-19 20:30: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復工人員持身體健康證明、戴口罩、量體溫、按車輛座位50%落座……近日,一輛輛省外務工專用大巴陸續從各地發車。不少地方和企業聯手,採取這種獨特的“包車”返工方式,將復工人員批量、定點送達工作地。自疫情發生以來,何時返工復工成為就業者的重要關切;做好就業工作,也成為保障企業用工、促進生産恢復、關乎經濟大局穩定的重點。

  就業是保障和改善群眾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做好今年就業工作,既事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也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工復工時間延遲,勞動力返崗時間錯後……近期勞動力市場出現的一些變化,給企業帶來的短期衝擊顯而易見,對就業的影響則更大。如何全力以赴應對疫情做好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是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雙勝利的必答題。

  政策紅包有溫度,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出現大規模裁員。鼓勵地方綜合運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等資金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實施緩繳或返還部分社保費等政策;採取“無形認證”方式,通過人社大數據比對,36個小時內確定首批符合條件企業名單,5個工作日公示完畢後,及時向企業撥付資金;放寬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裁員率放寬到不高於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的20%……從過去的“人找政策”“企業找補貼”到現在的“政策找人”“補貼找企業”,為幫企業紓困解難、支援復工復産,從國家到各地一項項隨“疫”應變的政策和舉措,不僅增強了很多求職者的就業信心,更為推動就業形勢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精準服務有熱度,為穩就業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産,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要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幫助渡過難關。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科學有序安排農民工返城、促進企業復工復産,成為就業工作的一大重點。對此,不少地方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有效對接、匹配用工需求,聯手企業提供針對性公共就業服務,著力保障用工,尤其是急需緊缺物資生産企業的用工需求,逐步恢復生産。比如,天津、廣東開展用工餘缺調劑,組織招聘本地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動員技校學生、高校畢業生、黨員志願者等支援重點企業復工生産;浙江動員300多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開展公益活動,為復工重點企業緊缺用工提供免費服務;許多省市在防疫工作領導小組機制下,積極協調專列和包車,支援員工返崗,等等。凡此種種週到細緻、無縫連結的精準服務,既強化人崗對接,也助力員工返崗,為推動就業形勢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可以想見,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的大趨下,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最終的戰勝,企業將加快復工復産,前期積累的消費和投資將會繼續釋放,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會同步擴張,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