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武漢小區封閉管理紀實:織密織牢社區疫情防控網

2020-02-17 10:4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織密織牢社區疫情防控網

  ——來自戰“疫”一線的紀實報道⑩

  本報記者 溫濟聰 包元凱 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 浩  

  2月14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通知,明確住宅小區封閉管理的主要措施。這也是防控指揮部對2月10日發佈的12號通告作出了更為細化具體的規定。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小區防控好了,全社會防控才有更紮實的基礎。眼下,武漢實施最嚴格源頭控制,各個街道社區、居民小區的工作進展如何?記者來到武漢市硚口區、漢陽區等的社區探訪。

  硬招讓老舊小區零感染

  2月15日,武漢是雨夾雪天氣。在硚口區六角街順道社區老三棟小區,大門口工作人員手持測溫儀,對進入社區的人員逐一檢查並測量體溫,不符合條件的隨即勸退。

  順道社區老三棟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老年人居多,主要是退休教師群體。順道社區黨委書記潘麗娟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工作人員實施了“硬核”三招,全小區104戶居民,至今未發現一例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

  潘麗娟介紹,這“三招”一是及時辟謠、不信謠、不傳謠,社區建微信群穩定民心;二是測量體溫勤殺菌,正月初一就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三是4天團購一次蔬菜,居民依次下樓錯峰領取。

  “現在,我們派了2名下沉社區的幹部,每天在小區門口值守,除了對進入人員測體溫,還要發放宣傳資料。”潘麗娟説。

  在家“閉關”的時間已經不短,眼瞅不少居民年前儲存的食物吃完了,潘麗娟選擇了“長江嚴選”平臺,與供貨商進行對接。按居民需求,大概4天團購一次。聯繫好供貨商後,她就在小區微信群內發佈資訊,居民直接在群裏報下單數量,每份都有花菜、辣椒等多種蔬菜。到貨後,居民依次下樓錯峰領取。

  逐戶摸排力爭全覆蓋

  記者進入武漢市硚口區宗關街發展社區大門,正巧碰到一位疑似患者——剛從酒店隔離點回到家中的蔡建英。工作人員給她測體溫、登記身體情況,並對她全身衣服進行了消毒。

  “現在小區封閉式管理後,進出非常嚴格了。這些措施是大家的保障。”蔡建英説。

  發展社區也是一個老舊社區,已有30多年曆史,共有2406戶、6533人。截至目前,在各級部門的調度安排下,區街幹部、司機師傅等力量已到社區報到,宣傳排查、病員防控、清潔消殺、路口查守、保障服務等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開展。在這裡,發熱人員實現逐一分診篩查、重症人員得到及時送醫救治,絕大多數社區居民情緒在經歷了初期的緊張恐慌,目前恢復了理性謹慎。居民們已能完全理解配合減少出行、強化自防等要求,社區整體防控態勢和生活秩序相對平穩。

  發展社區黨委書記劉德榮説,為了落實小區防控責任,他們在宣傳排查、病員防控、清潔消毒、路口查守、保障服務等五方面做了大量細緻工作。

  宣傳排查,按照“四盡四應”的要求,組織社區工作人員按網格劃分,通過抓骨幹、走門棟、打電話、上群聊等方式,完成入戶宣傳排查2406戶,凡在本地的家庭基本實現全覆蓋。病員防控,截至目前,社區共排查發熱人員17人,全部實現“一人一檔”,及時關注病情發展。清潔消毒雖然繁瑣,但很有必要。為此,這裡突出抓好社區辦公場所“一天兩消”和重要道口門棟、病員家庭周邊的“一天一消”。路口查守,結合各方面力量現狀,已制定開放小區減口限行、封閉小區定口出行方案。

  保障服務,消殺、就餐等前期一些難點堵點,目前都已得到緩解。“這兩天,社區已先後接到4批救援物資,支援社區的4台公益服務車也已到位。”劉德榮説。

  基層幹部扛起責任

  做好武漢社區疫情防控、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最基礎的工作落在了社區基層幹部身上,他們是社區防控的第一道“堡壘”。

  網格員陳珺是武漢市漢陽區晴川街龍燈社區團支部書記。疫情發生後,社區防控的任務逐漸加重,她把5歲的女兒和2歲多的兒子交給婆婆,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線。她負責的網格區有400多戶居民,每天她都要對居民進行摸排,做好訴求反饋記錄,送菜買藥,協調安排專用車輛,並對居家隔離病人進行心理輔導等。小區裏一對年輕夫妻受她感染,如今也主動加入社區義工隊伍。

  在武漢,各個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強化封閉管理,協助轉運患者,做好群眾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正是他們的日夜堅守,才確保了疫情防控的整體安全平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