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追著病毒走的武漢90後疾控人

2020-02-17 09:5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這是一支肩負重要使命的隊伍:直面新冠肺炎患者,詳細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與其密切接觸的人員資訊,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學調查,試圖了解病毒在人群中流動的脈絡。

  他們中有幾個年輕的90後,去年11月才入職就參與了這場與新冠肺炎的“較量”。從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時倍感窒息與壓力,到現在的心態坦然與操作熟練,武漢市疾控中心新入職的多名90後工作人員,開始從青澀的學生蛻變成專業的疾控人。

  26歲的趙思琪是武漢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新人,剛學會正確穿隔離服不久,就被抽調加入了流行病調查隊,開始跟著團隊一起去武漢市的定點醫院對病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雖然是新兵,但她清楚“流調是控制疫情的關鍵”,通過調查病例的發病和就診情況、臨床特徵、危險因素和暴露史等流行病學相關資訊,還原患者的生活軌跡,“揪”出確診患者背後需要隔離觀察的人,才有可能控制新冠肺炎的蔓延和傳播。

  回憶第一次流調,趙思琪説,雖然演練過很多次,但還是擔心“掉鏈子”。她記得:“在車上的時候,我還一直和其他隊員討論注意事項。”進入隔離病房前,要戴口罩、帽子、護目鏡、穿腳套、隔離服、防護服。

  嚴密的防護裝備給她的工作帶來了“不便”。戴著眼鏡的趙思琪,再戴上護目鏡和口罩,眼鏡會不停地起霧,“我只能努力看,儘量看清寫了什麼。”她説,戴上兩層手套,寫字也很費勁,但也只能用紙筆記錄,因為一旦進入隔離病房,所有物品都會受到污染、嚴禁帶出。為了安全,流調員會把記錄下的內容貼在玻璃上,再由外面的同事用手機拍下來。

  流調是一項繁瑣而費時的工作。流調員必須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個案調查表》,與患者面對面交流,詳細詢問對方幾十個問題,這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起初,碰到不願意配合的患者,趙思琪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等在一旁,或者先去調查其他患者。現在,有些患者因為身體不適等原因不配合調查,她會先讓患者宣泄情緒,“幫助他們緩解心理、生理上的不適”,接著再告訴他們,做調查是為了盡可能控制疫情,保護他們家人的安全。她還説,流調不能按照問卷機械式地提問,而是要轉化成“人話”,比如詢問發病日期,用“您什麼時候開始不舒服的”的問法,能讓患者聽起來舒適一些。

  有的患者因為病情較重,聲音虛弱,趙思琪必須湊近詢問才能聽清,這樣也加大了感染風險。但她依然詳細詢問,儘量記錄下來每一個資訊,回到疾控中心後再花費幾個小時,整理出詳細的調查報告。不過,這才僅僅完成了流調工作的第一個環節。

  自稱抗壓能力強的趙思琪不怕工作上的挑戰,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家人的“關心”。進入隔離病房的事情,她一直瞞著父母。但是弟弟卻誤會她工作清閒,也不用自己做飯,“我好幾次都要氣哭了”。趙思琪沒忍住告訴了弟弟自己工作的實情,沒想到,第二天就收到弟弟的一封信。弟弟在信中説,為有這樣勇敢的姐姐而驕傲,“此刻我有點羨慕你,但又十分擔心你”。

  1992年出生的胡雪姣被分配到資料整理組,負責將流調人員帶回的紙質版資訊錄入電腦。她介紹,需要錄入的內容包括流行病學史、發病日期、就診經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結果、病原學檢測結果、CT結果、核酸檢測結果等資訊。這些資訊可以為找出傳染源、從源頭控制疫情提供基礎性依據,也是科學防控疫情的決策依據之一。

  在武漢市疾控中心,大家都説胡雪姣“是走得最晚的女孩”。因為每天需要流調的人數不同,結束的時間也早晚不一。流調員返回單位初步整理完調查報告時,往往已經晚上8點了,而這時,才是胡雪姣開始工作的時候。和生命搶時間的流調工作,必須當天完成,所以,她工作到淩晨是常有的事。

  “試劑盒剛剛下放的時候,確診患者驟增、報送資訊量增大。”胡雪姣回憶,那段時間,每天都有一大堆資料等著錄入,“有一次加班到淩晨3點。”最近這一個多月,她掌握了錄入資料最高效的方法。在未接觸到後續分析工作前,她偶爾能覺察到某些患者間的聯繫,發現患者流行病史的相關性。

  2月3日,因為一線流調員緊缺,胡雪姣被抽調加入流調隊。第一次接觸流調,聽著患者艱難地喘息聲,她覺得很難受。當天流調結束後,流調組的老隊員發現她情緒不對,詢問她發生了什麼。“眼看著病人那麼痛苦,卻幫不上忙。”老隊員開導她説,“我們雖然不能救治患者,但是可以在做流調的時候,和患者們聊天,安慰他們,給他們加油鼓勁。”

  通過多次流調,胡雪姣發現,流調工作的意義不僅在於溯源追蹤,“安撫、疏導患者情緒也是流調工作的價值。”遇到症狀輕微、但焦慮的患者,胡雪姣會告訴對方:“您的症狀已經在好轉了,這是一個自己與病毒抗爭的過程,您已經贏了一大半了。”遇到病情較重的患者,她會説:“您要相信醫生,現在大家都在支援武漢,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治愈。”

  在生活中,胡雪姣是個心思細膩的女孩。為了不讓父母擔憂,就算工作再辛苦危險,她都不願意與父母多言。提起母親,胡雪姣的聲音哽咽了:“我騙媽媽説我每天都只是在疾控中心上班,我不想讓她擔心。”談及快速成長這個話題,她説:“誰也不想成長得這麼快,但是在責任和壓力下,哪怕再苦再累,我們只能逼自己堅持。”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石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