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90後女孩汶川地震中撿回一條命,在武漢封城前她選擇留下……

2020-02-04 09:57:00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現代快報訊(特派記者 熊平平 侯天卉/文)聯繫王利四天了,她一直婉拒我們的採訪,理由是做志願服務不需留名,武漢疫情嚴峻,她能做的很少,讓我們採訪報道一線醫護人員。

這名90後的川妹子,在汶川地震中逃過生死劫難,如今,成為武漢一名志願者。作為同齡人,我想知道她是如何克服對病毒的恐懼選擇留在武漢的,更想知道她每天將自己放置在被感染風險中的勇氣來自哪?

△1990年出生的王利,四川綿竹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奪去了她們學校240名學生生命,她説現在每多活的一天都是賺來的,她在武漢封城前選擇了留下,做了一名志願者,為數千名武漢市民提供出行保障。

以下為王利口述。

我是四川德陽綿竹人,1990年出生,2008年我在綿竹東汽中學讀高三,5月12日地震時,我們老校區全部塌了。同學很不幸,有240名學生喪生,但我當時在新校區,教學樓剛建好兩年,地震中沒有事情,我就撿回一條命,我有十幾個熟悉的同學,至今都沒找到。

地震後當天,父母把我接回家,5月底我被安排去了北京石景山一所中學借讀,直到參加高考。高考後,我沒上大學,因為家裏沒地方住,就在北京實習了一年,受很多人照顧。

在北京時,我記得一位記者,他去了四川地震採訪,回來後知道我們來了北京借讀,就經常來看我們,給我們帶書,奧運會的時候還帶我們去看鳥巢。

我經歷地震後,感覺後面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

這次遇到新型冠狀病毒,專家説傳染性很強,但我當時想到的是,疫情再嚴重,可能也比不上2008年地震的情況,我自己當然也有一點擔心,但我還是相信現在的醫療技術、醫學措施,相信他們可以把疫情控制好。

另外,地震後,大家也都知道後來的事,全國人民都來援助,我們綿竹是江蘇省來對點援建的,綿竹很多醫院、學校、馬路都有江蘇的印記,建得都很好,我每次回去都能看到。

二 

1月23日淩晨3點鐘,朋友緊急發來消息,告訴我上午10點武漢要封城,讓我趕緊走,封城之後所有公共交通都會停掉,當時我猶豫了很久。

但我覺得,如果公共交通都停了,市民的出行就會成為一個最大的問題,那些急需去醫院治療的患者就被困住了,而我本來就是滴滴司機,在封城時間裏,武漢市民必須的出行就只能依靠我們滴滴司機,或者計程車,所以,我當時就選擇留下來,算是儘自己的一份力。

大年三十,我就報名做志願者,初一正式開始工作,這些天一直在武昌的麗島花園社區提供志願服務,服務社區2000多名居民,但志願的社區也沒有完全固定,隨時會調動,有時我要被調到更遠的社區。

這段時間,我每天跑一百公里左右,這幾天社區志願者司機增多了,運輸壓力會小點,這邊居民也挺配合,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都不會找我們車送,體諒我們。

△王利靠這輛車,每天穿梭在武漢,將慢性病人送到醫院,將物資送到急需地。

每天早上7點半,我就要從漢口吳家山穿過大半個城市到武昌麗島花園社區,因為現在武漢封城,一些人必須要出行,我就負責送他們,另外,我也會運送一些醫療物資給社區、醫院。

我一般都是接送社區的老年人,很多都是慢性病人,送他們去醫院治療。

大家都會問我,這些慢性病人的免疫力相對弱,又是從醫院來回,我和他們要在車內相處20、30分鐘,難道不擔心會被傳染嗎?

我沒考慮這麼多,畢竟他們要去醫院,而且我接一次人,會在車內噴灑消毒水消毒,我自己也穿了防護服。

這些天下來,感受到武漢市民的善良,前幾天我在麗島花園接送的一位70多歲老婆婆,她是腎衰竭,每個月要去湖北省人民醫院做三次透析,這家醫院是綜合醫院,有發熱門診,但發熱門診和普通門診分開的,到了後,我想送她進去,但她拒絕了,怕我被感染,讓我在醫院門口就把她放下來,她説我進去了就要冒風險,她要自己進去。

△武漢封城後,王利到麗島花園社區做志願者。

在武漢,就我一個人住,白天在外面跑,接觸慢性病人、去醫院,回家也不會擔心,但我比較擔心綿竹老家的媽媽。

2012年初,我父親因為一次意外不在了,我是獨生子女,家裏就只剩下我媽媽,過去三十年春節我都在家,尤其父親過世後,我更是要回家陪她。

但今年例外,我沒跟她講我是在做這麼危險的志願服務,當時我就説武漢疫情比較嚴重,但是我們都有防護措施,讓她放心,封城也回不去了。

聽到我不回家過年,她當時有點失落,但後面想開了,“回不來就回不來”。我讓她去姨媽家了,人多一點,熱鬧一點,我也放心一些。

我來武漢兩年了,2018年第一次來,來了一個月我就決定留下來了,我喜歡武漢,因為武漢的東西好吃,人都很熱情,城市也比較大。

未來,一切都好起來後,也許會把媽媽接過來。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