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湖評論:以“硬核”作風本領決勝脫貧攻堅

2020-01-14 13:25:00
來源:荊楚網
字號

  思想指導行為,理論引領實踐,“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將“一切為了人民”融入血脈靈魂、化為身體力行,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受到人民擁護愛戴,接續奮鬥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原因。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誰人沒有對幸福的渴望?對於老百姓來説,幸福就是物質豐富、精神滿足,衣食無憂、健康平安。無疑,貧窮在任何時候都是人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的攔路虎,因貧窮造成的困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削減了我們的喜悅。堅持問題導向,響應民眾呼聲需求,決勝脫貧攻堅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進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黨的初心和使命擔當。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我們幹事創業永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作為統領一切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帶路人、擎旗者,其作風本領直接關係到我們偉大事業的成敗和民心的向背。打鐵需當自身硬,充分發揮出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示範作用,必然要求我們黨首先進行自我凈化、自我提高、自我突破。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優良作風,錘鍊實幹本領,以實績實效不斷滿足人民的需求,不斷密切和群眾的血肉聯繫、魚水深情,讓民眾在真滿意、真高興中自發向黨靠攏,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去共創美好未來。

  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涵養為民的初心、決心和恒心,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始終將人民的幸福當做我們的終身事業、奮鬥目標,矢志不移地解民困、謀民利,以事民如親的態度、只爭朝夕的精神和鞠躬盡瘁的擔當,真真切切、勤勤懇懇地做好人民的“勤務兵”,永不懈怠、永不滿足。向孔繁森、焦裕祿、張富清、黃旭華、黃文秀等英雄楷模學習,始終將群眾幸福視作奮鬥目標,為了人民幸福、國家發展,默默奉獻,奮鬥終身,篤定意志做到脫貧攻堅“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以過硬的作風本領謀取提升群眾幸福水準的佳績偉業,決勝脫貧攻堅戰。人心所歸惟道與義,黨的作風事關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幹群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錶。惟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才會順,人民才會更認同、有幹勁。秉一身正氣、懷兩袖清風,堅持夙夜在公、勤政為民,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真情實意,真抓實幹,以求教於民、求真于踐的主動意識不斷錘鍊攻堅克難的本領,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做好脫貧扶貧工作。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開拓進取、擔當實幹,精準施策、精益求精,始終把百姓冷暖記心上、把脫貧責任扛肩頭,做好人民的知心人、貼心人。務實戒虛將脫貧事業做實做強,實幹事、幹實事,讓群眾做我們脫貧工作的“判卷人”,才能行穩致遠把百姓的事情辦好,徹底消滅貧困。

  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更需要我們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過硬的作風本領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決勝脫貧攻堅戰,讓群眾在不斷提升的幸福感、歸屬感、參與感中更加堅定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托舉起希望的太陽,不斷推動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