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果熟牛壯日子甜

2020-01-14 10:3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左邊看石頭山,右邊瞧石頭山,前邊望還是石頭山。石頭縫裏生生擠出了30畝梯田,一排排沃柑樹結滿金燦燦的果,被壓彎了腰。黃照發麻利剪下一個:“嘗嘗!”掰開輕咬,鮮嫩的果肉汁水四溢,酸甜可口,令人禁不住豎起大拇指:“好吃!”

  黃照發今年41歲,是廣西靖西市魁圩鄉康和村村民。他家以前種玉米,但地裏凈是石坷垃,一畝收不下300斤。後來種中藥材鴉膽子,石旮旯裏那點收成根本回不來本,東拼西湊來的幾萬塊錢打了水漂,反而欠下一大筆債。有一天,夜裏兩點他跑到地裏,扯一把鴉膽子,嚎啕大哭。有人問他為啥大半夜出來,他有點不好意思:“我是家裏的頂梁柱,可不能讓老婆孩子看見這模樣。”

  不久後,黃照發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倒更激起了他的牛脾氣:“怎麼也得甩掉窮帽子!”2015年底,黃照發從當地政府免費領取了沃柑果苗,風風火火走上了脫貧路。

  石頭多土層薄,雨水存不住,怎麼辦?黃照發在樹苗間種上雜草,草根抓地力強,土壤就不易被沖刷,草葉存得下水,用手一摸濕漉漉的。每隔一兩個月,用割草機剃一遍,如此反覆,水土就不易流失了。

  接下來怎麼種?市裏每年都有農技專家來果園上指導課,黃照發次次都聽。等到鄉里有了自己的水果技術員,他隔三差五把人請到地裏轉一轉,跟在後頭邊聽邊學。黃照發現在一講起沃柑種植技術,頭頭是道,儼然半個專家:“沃柑一年抽三次梢,噴三次藥,施兩種肥。葉面肥可以補充營養,至於農家肥嘛,嘿嘿,我自有妙招。”

  2019年,依靠廣西財經學院的扶貧資助,村裏辦起了黃牛養殖場。黃照發養了12頭西門塔爾牛,一頭頭膘肥體壯。收集起的牛糞,經過漚制,就能把果樹喂得飽飽的。在果樹底下,黃照發還養著幾十隻走地雞,一隻只歡蹦亂跳尋食吃。

  就這樣,石旮旯里長出了“金果果”,蹚出了一條種養結合的迴圈經濟之路。“去年挂果,我掙了整整10萬塊!”黃照發説。村裏還幫忙開網店,辦起品牌“康和灣”,在當地方言裏,“灣”就是甜,果子甜了,日子也甜。

  在整個靖西,沃柑等17.8萬畝水果種植已成當地主導産業之一,産值達到2.5億元。依靠各類特色産業,靖西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6年的137032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7974人,貧困發生率從22.6%降至1.3%。

  黃照發現在每天日子都忙得緊,早上8點喂雞,盯著它們觀察半小時;之後喂牛,蹲著瞅瞅新屙的牛糞是否正常;10點左右去柑園摘果裝箱,每天都有新的訂單需要處理。問他為啥這麼拼,黃照發搓著手上的老繭説:“時間不等人,心氣不能松。我就盼著果滿樹、雞滿舍、牛滿欄這一天!”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4日 04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