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約車以租代購風險隱患真不小

2020-01-11 09:1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網約車以租代購風險隱患真不小

  本報記者 楊忠陽

  1月9日,滴滴出行開始升級安全系統,正式暫停全國範圍內網約車新司機註冊審核工作。滴滴此前發佈的公告稱,此次暫停網約車新司機審核,將開展風險排查和流程優化,主要是為了維護司機利益,防範司機被個別高利率“以租代購”、高額違約金、陰陽合同等現象坑害。

  “以租代購”是指用戶先繳納一定首付,每月繳納租金,租滿3年後,車輛可以過戶給個人。因為首付靈活、貸款資料審核較少、放款速度較快,“以租代購”成為很多具有買車意願、啟動資金較少者一種常見的購車方式。

  隨著網約車行業的規範和發展,很多司機本身並沒有車,他們會選擇從租賃公司租一輛車,或者以“以租代購”方式買一輛車,加入滴滴等網約車平臺從事運營。這其中隱藏著不少風險。

  滴滴旗下小桔租車商家服務部總經理范春瑩告訴記者,過去一年,滴滴接到了很多“以租代購”方式的網約車司機投訴和求助。

  據范春瑩介紹,新司機剛進入網約車行業需要有“適應期”,很多司機對於實際收入情況、個人能力、個人意願並沒有特別清晰的認知。但是,由於“以租代購”的固定租期一般比較長,貸款利率較高、退車成本高,司機一旦中途“反悔”希望退車時,將可能遭受數額較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以租代購”的合同條款相對較為複雜,形式多樣,很多司機在對車輛所有權、貸款形式、違約責任等內容並未完全了解的情況下,就簽訂了合同。

  “近期,我們在反作弊行動中發現,有個別司機和租賃公司通過‘以租代購’租車後,再通過技術手段修改和偽造行駛證資訊,將車輛偽裝成個人車輛,繼而在滴滴平臺註冊。”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司機服務部總經理肖雙生透露。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以租代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購車方式,雙方的合同具有法律效用。滴滴是網約車平臺,對司機在網約車之外的商業和交易行為不具有審查和管理義務。不過,滴滴作為一家社會企業,需要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應對司機盡可能地給予風險告知和提醒。

  “當然,司機也應該提高風險意識,仔細閱讀所簽訂的合同條款,避免一些高利率貸款超出了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也不要輕信個別商家在合同之外的承諾。”朱巍強調。

  楊忠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