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新疆産業經濟之變探析

2019-12-27 15:5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新疆和田地區瞄準機遇,高水準承接産業轉移。眼下,“絲路玉都”正邁向“絲路鞋都”。

  和田遞出新名片,折射發展新理念。新疆正通過高水準承接産業轉移、拓展資源轉換新路徑,以及提升口岸效能等舉措,推動産業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年終歲尾,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深入天山南北,探析新疆産業經濟之變。

  高水準承接産業轉移

  “兩年前僅有3家手工作坊,現在則有近70座專業製鞋工廠,預計今年成品、半成品鞋生産能力將超過8000萬雙。”在和田地區,製鞋業正展現勃勃生機。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地製鞋業短期實現突破,關鍵在於實現了乘“勢”而上。

  一是借“勢”,即産業西移之勢。于田縣邁諾鞋業有限公司是首批轉移到和田發展的製鞋企業,公司董事長李鵬認為,在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製鞋企業西移,和田是最優選擇。在今年7月舉行的“一帶一路”中國鞋業發展大會上,18個項目簽約落戶和田,投資總額逾17億元。廣東鞋業廠商還會與和田縣簽訂協議,共建廣東鞋業産業園。

  二是順“勢”,即交通設施改善之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和田對外通道建設迎來了新機遇。和田地區鞋業商會會長謝震文表示,交通設施的改善有利於開展對外貿易。

  三是造“勢”,即制定政策營造産業發展良好態勢。新疆鼓勵南疆四地州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帶動就業,一批製鞋企業等紛紛落戶。“當地謀發展的願望非常強烈,相關部門工作務實高效,營業執照一天就辦成,我們可以一心一意搞經營。”有企業負責人感慨。

  四是蓄“勢”,即科學規劃,為産業高品質發展蓄勢。按照“大中鞋廠向園區集中、小型加工鞋企向鄉村延伸、配套産業向園區周圍集聚”的方向,和田地區推動鞋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全産業鏈發展,為製鞋産業高品質發展蓄勢。墨玉縣鞋業産業園規劃了“園中園”,分産業發展區、配套生活區、商業開發區,同步建成了醫院、學校等服務設施,打造集生産基地、研發基地、鞋材基地、倉儲物流基地、材料和成品貿易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産品主要出口至歐洲各國。

  和田地區製鞋業是新疆高水準承接産業轉移的縮影。近年來,新疆紡織服裝等産業不斷壯大,在轉移中實現了升級,成為脫貧攻堅、擴大就業、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

  拓展資源轉換新路徑

  煤炭資源富集的新疆,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培育煤電産業集群、打造“疆電東送”電源基地;同時,大力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産業,讓“瓦特”轉化為“比特”,讓煤電在域內實現轉換和增值,拓展了資源轉換新路徑。

  坐落在昌吉市的新疆資訊産業園,已先後引進中國電信“資訊化示範基地項目”、中國移動“綜合資訊示範工程”和中國聯通“資訊化綜合示範項目”。三大通信運營商項目負責人一致表示,昌吉電力資源富集,是電價洼地;而且冬季氣候冷涼,可降低電子設備、機房等冷卻成本,十分適合發展雲計算與大數據産業。

  與昌吉一樣,克拉瑪依的産業發展也從“地下”躍入“雲端”,該市雲計算産業園區重點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地理資訊等産業集群。“目前,我們已具備了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提供雲服務的能力。”園區黨工委書記李雲説。

  如果説立足煤電資源,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産業是將資源優勢延伸,那麼吐魯番利用“熱資源”發展“熱産業”,就是化劣勢為優勢。

  素有“火洲”之稱的吐魯番,夏日最高氣溫一般在40℃以上。高溫天氣雖然給生産生活帶來不便,但也是一種獨特的資源,利用好、開發好熱資源,可形成相關産業優勢。

  高溫試車就是近年來吐魯番著力培育的一項“熱産業”,諸多企業在此設立了測試基地。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主任郭春雲説,高溫、乾燥的自然環境,加之可利用戈壁灘面積大,讓吐魯番非常適合開展極熱乾旱綜合性汽車整車試驗。今年,上汽大眾新疆吐魯番試驗中心建設完成,成為世界最大的極熱乾旱綜合性汽車整車試車場。

  打造“熱引擎”,培育新動能。吐魯番圍繞高溫試車,正積極謀劃上下游配套産業。此外,還開展了光伏風電設備組件、材料腐蝕老化等方面的檢驗檢測,初步形成幹熱自然環境試驗優勢,拓展了熱資源應用新領域。

  口岸提效促産業擴容

  “早上從伊犁田間地頭采摘的蘋果、桃子等,下午就能到達哈薩克市場。”霍爾果斯競天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水果出口公司,公司負責人程照鵬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受益於“綠色通道”,跨境運輸成本和時間大大減少。

  程照鵬説的“綠色通道”,是霍爾果斯(中國)—努爾饒爾(哈薩克)農副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是新疆與周邊國家開通的第五條農産品“綠色通道”,於今年3月試運作,9月28日正式運作,有力推動了農産品“走出去”。

  新疆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門戶,推進口岸服務便利化,增強口岸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口岸效能,是該自治區外貿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外向型産業擴容的重要舉措。

  與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相比,早在2013年12月,位於塔城的巴克圖口岸就開通了農副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5年多來,巴克圖口岸農産品進出口穩步增長,逐漸形成了“內地+疆內+轄區”果蔬優勢互補局面。

  “現在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辦完相關手續,企業節省了倉儲等運營成本,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可以利用。”阿拉山口鴻安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報關員范冬雨對海關效率的提升體會頗深。有關專家認為,提高口岸效能引發了“蝴蝶效應”,看似是海關部門的創新和改革,卻引領和推動了轉變,實現了讓企業增效、讓産業擴容的良好效果。

  此外,烏魯木齊海關還推出一系列舉措,助力新疆紡織服裝産業發展。支援新疆建設承接中東部紡織服裝加工貿易産業轉移的産業示範基地。支援新型紡織材料産業發展,鼓勵企業對進口紡織原料及設備採取“提前申報”模式,加快通關速度。推動國內企業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式等與國際先進水準接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文匯 馬呈忠 耿丹丹)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