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繁榮發展的新疆鑄就中國之治亮麗名片

2019-12-20 11:2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梁玉春(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新疆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新疆自古就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匯、多宗教並存的地區。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新疆的命運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新疆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根本性變化,鑄就了中國之治的亮麗名片。

  經濟高品質發展。1952年至2018年,新疆經濟總量從7.91億元增長到1.2萬億元,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從166元增長到4.9萬元。黨的十八大以來,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新疆地區生産總值2017年首破萬億元,達到10920億元;2018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00億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2019年1月至10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8%。旅遊業呈井噴式增長,2018年接待境內外遊客達1.5億人次,2019年前10個月接待遊客已突破2億人次。當前,新疆正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我國向西開放門戶。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累計開行已經突破3000列。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喀什經濟開發區成為新疆南北兩個重要的經濟支點和創新發展示範區。新疆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作用日益凸顯。目前,新疆有21個民航機場,是我國民用機場最多的省區。鐵路運營里程超過6千公里,全疆14個地州市之間高速公路全部聯通。

  社會文化全面進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持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方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全覆蓋、南疆3年學前教育和12年基礎教育全覆蓋。2018年,新疆學前幼兒園入園率達95.95%、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1%。就業方面,持續實施南疆3年(2018年至2020年)10萬人轉移就業計劃,已實現深度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7.5萬人。醫療方面,每年安排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實施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社會保障方面,實行全民參保計劃,全面推進全區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一單式直接結算。安居方面,2019年農村安居工程建設21.27萬戶,城鎮棚戶區改造開工15.49萬套,都已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文化建設方面。截至2018年,新疆擁有世界級自然遺産1處、遺産地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42處、文物45萬餘件,少數民族文字資訊處理等關鍵核心技術水準位居全國前列。

  人權充分保障。針對一個時期暴恐多發頻發態勢,近年來,新疆堅持“一手抓打擊、一手抓預防”,既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犯罪,又依法推進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工作。新疆已經3年沒有發生一起暴恐案(事)件,最大限度保障了全疆2500萬人民群眾的生命權、生存權、發展權。依法設立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嚴格落實國家憲法和法律關於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原則,充分保障學員各項合法權益,充分尊重和保護學員宗教信仰自由,信教學員回家時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參與合法宗教活動。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學習生活全額免費、生活設施齊全完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最大限度滿足學員在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需求。與此同時,新疆的脫貧事業取得歷史性成績,2014年至2018年,全區累計實現231.47萬貧困人口脫貧,2131個貧困村退出,13個貧困縣摘帽,北疆、東疆所有縣都實現脫貧。

  民族團結和睦。新疆堅持憲法“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鞏固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持續深入推進,全區112萬名幹部職工與169萬戶各族基層群眾結對認親,在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積極推動建立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大學各民族學生混合住宿、混合編班,合班上課、組隊參賽,努力創造共居、共學、共樂、共進步的條件。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成為新疆民族關係的生動寫照。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承。新疆辦有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報紙、雜誌、媒體,少數民族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柯爾克孜史詩《瑪納斯》、維吾爾族麥西熱甫分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宗教和諧和順。新疆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嚴格遵守我國憲法關於“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規定,穆斯林群眾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得到依法保障,正常宗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新疆現有清真寺2.44萬座,伊斯蘭教教職人員2.9萬人,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各級伊斯蘭教協會103個。宗教場所條件不斷改善,清真寺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信教群眾做禮拜得到極大方便。新疆開辦伊斯蘭教經學院及喀什、和田、伊犁等8所分院和新疆伊斯蘭教經文學校共10所宗教院校,辦學規模達到3000余人。信教群眾獲得宗教知識的途徑不斷拓寬,翻譯出版了漢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4種文字的《古蘭經》和《布哈裏聖訓實錄精華》等宗教經典書籍。穆斯林朝覲功課得到充分保障,按照國家有組織有計劃朝覲政策,新疆政府為保障當地有條件的各族穆斯林順利完成朝覲功課,自1996年以來,每年安排包機,並在出入境、醫療、餐飲等方面提供高品質服務,確保朝覲活動安全有序。截至目前,新疆已有5萬多名穆斯林群眾赴沙特朝覲。

  不勝枚舉的數字,確鑿無疑的事實,彰顯的是新疆和諧穩定、繁榮發展的大好形勢,展現的是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事實勝於雄辯,今日新疆,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新時代,新起點,新疆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奮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深入貫徹落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新疆工作總目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繁榮發展新成效鑄就新疆明天新輝煌。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20日 16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