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沒有祖國,哪有澳門?”

2019-12-17 14:58: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當時鐘指向8時整,澳門,金蓮花廣場,9名穿著制服的特警,手捧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區區旗步入廣場。雄壯的國歌響起,在大家的注目禮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區區旗冉冉升起。

  自2000年10月1日金蓮花廣場舉行第一次升旗儀式起,每天清晨8時,護旗隊都會準時在這裡將國旗和區旗高高升起。“沒有祖國,哪有澳門?”一位熱衷晨跑的退休消防員萬分感慨。回歸20年,是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澳門民眾的心也與國家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如今,每逢國慶和回歸紀念日等重大節慶日子,特區政府就會在金蓮花廣場舉行由特警護旗隊、儀仗隊、警察樂隊等聯合參與的隆重升旗禮。澳門市民會自發前往升旗儀式現場,向國旗和區旗敬禮致意。濃濃的家國情懷始終縈繞在一代代澳門人的心中,愛國愛澳的精神從回歸前延續到今天。

  “我是中國人,澳門是中國領土,為什麼不允許升挂中國的國旗?”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悠悠四百年,具有光輝愛國傳統的澳門同胞,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不曾割斷,始終沒有屈服於外來的侵略者,也從不為殖民統治所施行的暴政而震懾。為了維護民族尊嚴、維護祖國統一,無數中華兒女和愛國志士不斷展開反抗鬥爭。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五星紅旗與澳門特區區旗一同升起,不甘受人欺侮的澳門人終於回到母親的懷抱。那一刻,澳門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五星紅旗帶來的溫暖和自豪。

  澳門民眾對升國旗有著特殊的情感記憶。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城樓,毛澤東主席按動電動按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同日,澳門,濠江中學,時任濠江中學校長杜嵐女士帶著自製的五星紅旗來到學校。濠江中學校捨得二樓陽臺上,豎起了一根六米多高的旗桿,在師生們的凝視下,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濠江中學緩緩升起。澳葡當局知道後問杜嵐:“為什麼升挂五星紅旗?”杜嵐理直氣壯地反問:“我是中國人,澳門是中國領土,為什麼不允許升挂中國的國旗?”澳葡當局官員無言以對,但只准許五星紅旗挂一天。杜嵐和濠江中學毫不退讓,讓五星紅旗在澳門飄揚了整整三天。

  回顧這段校史,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自豪地説:“從濠江中學成立以來,它的宗旨就是愛國愛澳,有教無類。我們通過升國旗,唱國歌,認識國徽,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們要有祖國的情懷,要熱愛我們自己的國家。在澳門回歸後的20年裏,濠江中學每逢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

  2019年5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朋友們回信:“祖國是澳門的堅強依靠,你們從小就懂得這個道理,我十分欣慰。”“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

  “我是中國人,祖國就是家。”時至今日,澳門已實現全澳大中小學升挂國旗全覆蓋,讓學生通過升旗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情懷已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在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的熏陶之下,新一代抱有愛國激情、積極參與特區建設的優秀年輕人才正在成長壯大。正如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所言,“澳門構建了青少年普遍具有愛國愛澳情懷、衷心擁護‘一國兩制’事業的良好格局。”“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澳門的未來榮景可期。

  從《七子之歌》到《蓮成一家》

  “小小一朵蓮花,背靠著偉大的胸膛,浮沉順逆分享分擔;住在同一個家,牽著彼此並肩開創,互相守望朝著同一方向……”2019年9月4日,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主題歌曲《蓮成一家》正式發佈,通過音樂短片形式呈現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成就,寄喻澳門回歸祖國之後同祖國已經連成一家、連成一體。

  回歸20年來,澳門社會欣欣向榮,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特別是經濟持續增長,財政收入充盈,民生福利明顯改善,居民生活顯著提升。澳門本地生産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大幅增至2018年的4447億澳門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每人平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澳門元躍升至2018年的67萬澳門元,位列世界前茅。廣大澳門同胞依法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廣泛權利和自由,作為祖國大家庭的成員,擁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民主權利,作為澳門的主人翁,承擔起了管理好、建設好澳門的歷史責任。毋庸置疑,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只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握機遇,澳門特區的前途始終光明。

  1999年12月20日淩晨,中葡兩國移交典禮之後,澳門日報立即發了號外——《澳門回歸了》,並刊發題為《慶祝澳門回歸 齊創美好未來》的社論。“我們滿懷信心,相信澳門會一天天好起來”“最重要的是強大的祖國作靠山,中央以及全國各地對澳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各方面都悉力照顧。”字裏行間都展現了澳門民眾對回歸的激動心情以及與祖國休戚與共的熱切期盼。今日,一個璀璨奪目的澳門名揚世界。作為這一切的經歷者和見證者,澳門日報代總編輯崔志濤相信,“隨著‘一國兩制’的推進,很多奇妙的事情一定會在這個地方發生。”

  2009年2月25日,澳門立法會高票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法》。表決當天,人民日報記者到立法會採訪,只見外邊空地上坐著一些人,手中拉著橫幅:“國家安全匹夫有責”“有國才有家”“堅決支援二十三條立法”……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任人民日報社澳門分社社長傅旭心情依舊澎湃,她説:“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歷史長河中,澳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並形成了愛國愛澳、與人為善,守望相助、包容共濟的核心價值。”

  2019年11月13日,作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和澳門回歸20週年的獻禮,何鴻燊先生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何鴻燊先生的代表何超瓊在答辭中説,馬首銅像伴隨澳門12年,在傳遞愛國精神的同時,也見證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澳門是國家的一分子,要努力將澳門與國家連在一起,才能真正發展好。”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澳門的最大優勢,國家是澳門強大的後盾。“愛國愛澳”已從樸素的民間情感,上升為凝聚澳門社會共識的主流價值觀,並得到澳門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堅守。從《七子之歌》到《蓮成一家》,澳門回歸二十年同內地已經成為一家人。

  “祖國好,澳門更好”

  “我是中國人,一定要全心全意愛自己的國家。”澳門同胞為祖國的發展成就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們也知恩圖報,積極參與國家建設。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利益得到維護,特區利益才能獲得根本保障。” 這也是澳門社會得以凝聚、團結發展的向心力所在。

  2008年5月3日,北京奧運聖火來到澳門,這是奧運聖火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澳門這片土地上傳遞。25萬市民和遊客涌上街頭歡迎奧運聖火,為北京奧運喝彩。為防止聖火傳遞遇到暴力示威,確保火炬順利傳遞,特區政府和警隊更是提升保安工作級別,挑選精壯隊伍保護京奧聖火。時任中國澳門奧委會主席藍鏵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聖火首次在澳門成功傳遞,此情此景,令我們感到無比榮耀、無比自豪。

  國家安全是澳門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澳門居民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20年來,特區政府持續完善澳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2009年2月2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獲立法會通過;2018年10月,特區政府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2019年6月,《網路安全法》獲立法會通過;推進制定《通訊截取及保障法律制度》和《反恐法》;推動修訂《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2017年6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崔世安時就曾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在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穩健施政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中央對此是充分肯定的。

  新中國成立70週年,澳門回歸20週年,變的是祖國越來越強盛、澳門越來越繁榮,不變的是澳門人的愛國情懷。他們為國家航太科技等重大成就、奧運健兒的奮力拼搏搖旗吶喊,他們為內地受災省份慷慨解囊。汶川大地震後,澳門同胞每人平均捐款逾萬澳門元,並派出醫療隊救治傷員、援建校舍……澳門人在回歸後秉承併發揚了愛國、統一這一最大的精神品質,讓澳門同內地緊密結合,贏得更加廣闊的未來。

  夜晚的澳門,霓虹披身,更有一種都市的情韻。“這朵美麗的白蓮花搖曳南海上,她雍容迷人風華是我們的驕傲,這朵盛開的白蓮花向全世界綻放,她不怕風,她更不怕雨,在母親懷抱裏茁壯”……這沁人心脾的歌聲讓人陶醉,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將進一步釋放強大的生機活力。

  期待澳門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