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9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與會者熱議“如何做好自己的事”

2019-12-11 14:4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與會者熱議“如何做好自己的事”——

  不忘初心 決勝2020

  本報記者 王軼辰

  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

  站在邁向2020年的特殊時點上,領袖年會以“決勝2020”為主題,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李兆前以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陳東升、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中國建材集團原董事長宋志平、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蔚來創始人李斌等上百位企業領袖,針對數字化轉型、人工智慧、産業網際網路、大健康、新能源汽車、新消費、新零售、科創板、TO B市場、“00後”、精準扶貧、製造強國、穿越週期等主題,一起回答“怎麼看、怎麼幹”問題。

  “中國企業家”的初心是什麼?進入新時代,已經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應該承擔起什麼樣的職責使命?面對外部風雲挑戰,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面對時代叩問,與會企業家表示,要堅守企業家品質,勇擔企業家責任,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繼續發光發熱。

  “公司力量”改變社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即將迎來全面小康。在國家建設征途中,企業家發揮了重要作用,用銳意拼搏和改革創新創造出改變中國、改變社會的“公司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創造了持續、高速發展奇跡,這與我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發揮好企業和企業家作用分不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下,我國企業正在成長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在年會開幕式上説。

  數據顯示,1989年中國企業第一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時,僅有一家企業上榜。到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已經達到129家,首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及十幾億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步,也是我們企業使命所在。”宗慶後表示,決勝2020,就是企業要為家人員工謀幸福,為國家社會謀發展,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繼續奮鬥。

  回顧過去,碩果纍纍;展望前路,充滿挑戰。當前,無論是經濟下行壓力還是面臨的國際環境,對中國企業家來説前行並不容易。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説:“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週期已經結束了,中國過去作為製造工廠只是做産品,現在需要有原創和自主技術。我們以前做服裝,後來轉型做鋰電池材料,目前在規模和技術上全球領先。調整戰略就是做強做精做專,聚焦核心競爭力。”

  在張文中看來,當前最大挑戰和機遇來自技術革命,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我們一定要堅定對市場經濟的信心,堅定對企業家的信心,這樣中國才有未來。”

  陳東升則認為,長壽時代對未來政治經濟的長期影響,一點不比技術進步小。他表示,人類正在進入老齡社會,大健康將會是發展最快産業之一。

  “在轉型當中,很多發達國家曾經遇到的問題我們現在也遇到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決、渡過難關,光明就在明天。”對於未來,王石信心滿滿。

  企業責任與時俱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時間點,中國企業家要承擔什麼樣的新使命?

  張小影表示,企業是高品質發展的主體,中國經濟要向高品質發展轉型關鍵是企業要實現高品質發展,企業家只有心無旁騖地創新、創造,最終才能夠在自己的領域裏登上世界巔峰。

  當今世界正處在人類發展快速變化階段,這是民營企業家建功立業的最好平臺,也是民營經濟乘風破浪的最好時代。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李兆前説,企業家要當好掌舵人,以技術進步來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創新來提升綜合競爭力,迎接全球挑戰。要不斷增強企業自身能力,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董明珠坦言,企業家承擔的使命就是把企業辦好。“就像人體細胞一樣,如果每家企業都是一個健康細胞,祖國就能強大,爭做一個健康細胞就是我們的價值。”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宗慶後表示,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社會需要,也是企業應盡義務和社會責任。産業扶貧是落實精準扶貧和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關鍵措施,在貧困地區,企業同樣大有可為。

  承擔社會責任,打贏脫貧攻堅戰,企業義不容辭。“把産品做好,做到對市場、對老百姓有利,為社會多作貢獻,積極參加包括扶貧在內的社會事業,這是我們的新責任。”劉永好説。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企業責任也在與時俱進。“退休”後的王石一直在為生態保護事業奔波。他表示,無論未來有什麼變化,綠色環保都是“通行證”,中國企業必須引領環保發展。

  做好自己贏得未來

  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已經近在咫尺,企業應該怎麼做,才能助力全面小康目標順利達成?

  2019年,對中國汽車行業來説是極為艱難的一年。但李斌和他掌舵的蔚來汽車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必須要從技術、産品以及服務方面開展體驗創新,才能進一步讓消費者願意為純電動車買單。”李斌説,蔚來希望在技術、智慧化、加電服務以及汽車生活方面創新,能夠給汽車市場寒冬帶來一些啟示,就是做好産品服務、做好體驗,就能贏得用戶,就能贏得未來。

  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宗慶後有不少盤算。他表示,將繼續立足主業發展,深挖飲料行業創新潛力,利用中醫食療傳統理論和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把飲料産品發展從“安全”轉到“健康”方向,開發出更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創新型産品。

  新希望是一家傳統實體企業,近年來卻與數字科技密不可分。“我們作為傳統企業更需要轉型,用科技轉型來推動發展。”劉永好説,在智慧化、大數據浪潮中,我們已組建了多家數字科技公司,包括數字農業研究院、數字戰略諮詢服務公司等。

  物美則選擇堅定不移地回歸商業本質。在張文中看來,食品行業的商業本質就是品質、安全,物美就是要持續做好這些事情。

  在數字化時代,噹噹早已不是一家簡單的線上書店。噹噹網董事長俞渝説,由於長期用戶行為積累,噹噹天然是一個大數據公司。未來,噹噹會一如既往統計為先,數據導向,場景開花,碎片連接,用技術手段讓普通顧客享受到更多優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