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夜津城:打造文化産業新景觀

2019-12-11 14:4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聚焦都市夜經濟】

  一塊醒木、一把折扇、一條手絹,演員穿著長袍馬褂,口若懸河、妙語連珠,臺下觀眾品著蓋碗茶、嗑著瓜子,笑聲不斷,掌聲不絕……去茶館聽相聲,到戲樓品京劇是老天津衛平日的休閒方式。

  進入11月,天津的夜間經濟開啟冬春季運營模式,欣賞曲藝節目,是不少人在冬季夜晚的選擇。

  曲藝演出一票難求

  西岸相聲會館成立於2011年,是天津首家無煙相聲茶樓。一樓的散座加上二樓的包廂,可以同時容納三四百人聽相聲。週五晚六點半,離演出還有一個小時,記者來到地處人民公園的西岸相聲會館售票廳,看著幾個年輕人搖著頭離開,上前詢問買票的情況,被告知:“哪還有坐票?連‘挂’在墻上的票也沒買到。”幽默的回答中透露著相聲茶館的火爆。

  西岸相聲會館總經理劉婷婷介紹:“夜生活都是始於餐飲,然後遊購娛跟進,但相較于KTV、酒吧、牌館、影院這些千城一面的同質化載體,相聲茶館是一張最能體現天津傳統文化特色的名片。”據她介紹,西岸相聲會館開業以來,在拉動周邊消費的同時,也為所在區的經濟發展作著貢獻。“西岸相聲會館除了除夕休息一天外,每天都有演出,元旦和大年初二還會推出跨年及超長專場,讓市民和外地遊客晚上有個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一批夜間經濟載體托起“夜津城”

  2018年11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外發佈,意見指出,將以打造“夜津城”為主題,著力建設一批夜間經濟載體,營造高品質夜間營商消費環境,大幅提升城市開放活躍度,加快形成夜間經濟體系。

  中國曲協副主席、天津市曲協主席籍薇介紹,曲藝是中華民族民間説唱藝術中的瑰寶,天津素來被譽為北方曲藝之鄉,有著懂曲藝、愛曲藝、捧曲藝的廣大熱心觀眾。聽天津茶館相聲已逐漸成為特色旅遊項目,有遊客甚至説“沒聽段相聲,就等於沒到過天津”。從2012年起,遊客觀眾已從原有的北京、河北等周邊省市擴展至上海、福建、廣東、臺灣等南方省市,目前外地觀眾比例已佔到六成。

  京劇同樣給天津經濟聚了人氣。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由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京劇院策劃推出的“情景京劇燈光秀”每晚8時在戲樓上演,韻味十足的《空城計》《坐宮》《赤桑鎮》盡顯國粹藝術魅力,“情景京劇燈光秀”直播圈粉20萬人,假期七天古文化街遊客超70萬。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期間,天津接待遊客1043.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3.95億元,同比增長12.1%、10.3%。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剛接受採訪時介紹:“天津的城市居民已經達到了1500萬人,擁有相當比例的外來人口,具備發展夜間經濟的基礎和條件。同時,天津市獨特的城市風貌和交通條件使夜間經濟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首先,天津的五大道、意式風情區和海河風景區獨特的域外風光,不僅能夠吸引本地消費者,而且能夠吸引外地的消費者觀光和休閒。其次,天津擁有濃郁的相聲和戲劇文化,能夠為夜間休閒者提供文化享受。再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尤其是便捷的城際交通,使天津市的夜間經濟的消費者來源更加廣泛。”

  年輕人是夜經濟的帶動者

  家住北京的劉先生與朋友經常一起來天津,半個小時的高鐵,切換著兩個城市,天津海河的夜景、天津的飲食還有天津的文化都吸引著他:“之前都是在電視上看相聲聽京韻大鼓,但是到天津可以在茶館聽感覺還是不同。一些傳統文化的保留,天津做得不錯,我對天津傳統文化方面的了解與認知也在逐步加深。”

  劉剛分析,從天津城市發展定位看,發展夜間經濟要把握兩個方面:一是根據消費者需求,尤其是80後、85後和90後的需求,打造豐富多彩和時尚引領的服務産業。在時尚引領上,不僅要引進和創造領先的服務新業態,而且要引領藝術和文化方面。二是把發展夜間經濟與數字和智慧技術相結合,使夜間經濟成為新技術發展的突破口。

  的確,年輕人是夜經濟的帶動者。天廣樂相聲社團是西岸相聲劇場的常駐演出團隊。演員由“80後”“90後”的大學生組成,他們不但很好地繼承了傳統津味相聲的藝術精髓,而且富有積極的創新精神,緊貼社會生活,傳承創作了一個又一個新作品。這是西岸“挂票”難求的原因之一。

  劉婷婷介紹,西岸每天的節目構成基本固定,但內容絕不重復。節目單都是檢場後根據後臺觀眾構成的大數據臨時確定,這樣倒逼演員每人都必會二三十個段子。他們開發的文創衍生品,銷售額已經佔到全年營收的5%,為“夜賞津曲”和講好天津故事提供了鮮活的道具。

  “長期以來天津以製造業為主導,2018年天津市第一、二和三産業的比重為0.9:40.5:58.6,第三産業佔比遠低於北京和上海。發展夜間經濟對促進天津市第三産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第三産業的發展與消費存在密切關聯。2018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天津市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為14708元人民幣,排在上海和北京之後。夜間經濟的發展,將會進一步提升天津居民的消費支出水準和天津第三産業的發展,對天津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劉剛對天津的夜間經濟前景表示肯定。

  (本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專家點評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授、博導葉堂林:

  夜間經濟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為適應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一種業態模式,其本質是都市人群的娛樂消費在時間上的延伸。夜間經濟能夠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活力和居民的消費信心,發展壯大夜間經濟不僅能夠有效推動消費升級,同時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個必然舉措。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要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通過夜間經濟推動消費升級和經濟增長。一線城市的夜間消費已佔到全天消費産值規模的50%以上,並且這一比重正呈上升態勢。天津市夜間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徵:一是發展定位準確,並能與本地文化實現有效融合,除了天津之眼和五大道,一些非常“接地氣”的文化消費方式也備受外地遊客和本地居民的推崇;二是各種業態間已形成相互支援,相互帶動的發展格局,比如西岸的相聲茶館是一張“津味十足”的傳統文化名片,其對周邊夜間娛樂消費的拉動效應十分顯著;三是發展夜間經濟的基礎穩固,天津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態勢顯著,從2014年的31506元增長至2018年的42976元,年均增長率為8.07%,這為天津發展夜間經濟打下了較好基礎。天津市目前正依託海河文化帶著力提升其夜間景觀品質,這已成為天津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其夜間經濟正依託夜間景觀形成較為豐富且完善的業態模式,這為天津市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