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只要肯出力,不愁沒活幹”

2019-11-30 10:5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從著急焦慮到踏實安心,李淑君的2019年,由陰轉了晴。

  “出來打工,苦點累點不怕,就想多掙點錢。”2019年春節剛過,李淑君就離開了老家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三十里鋪鄉。頭份工作,在北京一家餐館打雜。照理説,月工資近3000元,頂得上家裏4畝地一年的收入,她卻不咋安心:大女兒眼看就出嫁,小兒子還在讀職高,丈夫身體不好。51歲的李淑君手裏擇著菜,心裏直念叨換份工作。

  “要不還是干家政吧。”幾年前,天鎮縣的“保姆學校”剛開張,李淑君就報了名,還在北京幹過個把月。去年,她又抽空回校“深造”了一回,學到了家政新技能。

  “咱沒啥文化,可有愛心、有力氣,干家政正合適。”5月的一天,李淑君撥通了縣裏“保姆學校”的電話,請老師幫忙介紹工作。不到一週,好消息傳來——天津一位80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管吃管住,月工資4000多元。李淑君連忙收拾行李,直奔僱主家中。

  半年多過去,李淑君每天主要工作就是照顧老人,做飯、收拾、喂藥、打掃衛生,“生活規律、工作安心,和老人處得愉快,日子簡單卻充實。”

  這樣安穩的日子,李淑君之前沒想過。10年前,為了全家生計,她就和丈夫一塊外出打工。從蘇州輾轉太原、包頭等地,工地、餐館都幹過,工作斷斷續續,很不牢靠。

  “都説年紀越大,工作越難找。可是,只要肯出力,不愁沒活幹。”李淑君説,這些年,城裏需要照顧的老人、小孩越來越多,讓農村婦女也能大展身手了,“有機會,能力不行也白搭。多虧老家政府和學校的幫助,讓我心裏有了底。”

  李淑君説的“幫助”,是天鎮縣為穩就業推出的一系列舉措。縣裏的“保姆學校”——天鎮陽光職業培訓學校校長李春,親歷了由此帶來的變化:

  一手搞培訓。政府部門出資金、給補貼、供場地,發動社會力量辦學。小到坐姿站姿、沏茶倒水,大到家居保潔、育嬰護老,還有職業心理教育,培訓時間不長,但實用、管用。起初,來的人不多,後來,有了致富榜樣帶動,學校越發紅火,至今,已吸引超過2.5萬人參訓。

  一手抓對接。政府部門、學校多方奔走,跟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家政公司建立聯繫,給學員免費介紹工作。第一次就業,交通、住宿學校全包,打消學員顧慮,許多學員選擇了留下。

  事在人為。1萬多天鎮保姆告別了黃土地,走進了大都市,匯入全國3000多萬家政服務人員大軍。正是她們踏實的付出,撐起了千百里之外一個個家庭致富的希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