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在“高鐵開進”中觸摸老區脫貧加速度、綻放沂蒙精神新光彩

2019-11-26 18:21:00
來源:齊魯網
字號

  日照至蘭考高速鐵路日照至曲阜段(以下簡稱日蘭高鐵日曲段)于11月26日開通運營,沂蒙革命老區接入全國高鐵網,為脫貧攻堅奔小康裝上“加速器”。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高鐵開進老區,讓沂蒙精神煥發新的生機,與新時代同行,為更多的人走進沂蒙老區創造條件,歷久卻彌新,日曲段提前一年通車運作得益於老區人民的堅定支援與艱辛付出,這正是山東踐行當代沂蒙精神、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沂蒙精神的有力之舉。

  交通,是老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作為延安、井岡山、西柏坡等革命老區中率先駛入“高鐵時代”的沂蒙革命老區,也為加快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趟出了路子,提供了樣板,指明瞭方向。老區要振興,交通須先行。當這些“共識”成為“現實”,一條條高鐵線必然堅實托起全國老區人民的幸福線、民生線、發展線,助推革命老區經濟文化發展再騰飛。

  高鐵的速度之快,必然大大縮短老區人民與外界的距離。魯南地區山地、丘陵地形居多,通高鐵之前的沂蒙老區人民走出大山最快的方式是高速公路,與省會濟南之間大概4個小時車程,長時間的旅途消耗往往讓人感到“頭疼”。隨著日蘭高鐵日曲段的開通運營,這樣的“頭疼”問題註定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則是,從臨沂出發一小時到濟南、青島,三小時到北京、上海、西安。從此,“魯南”二字再也不意味著“偏遠”。

  結束“偏遠”,迎接的必然就是“繁華”。老區人民心如明鏡,高鐵線就是助推經濟騰飛的“起跑線”。“1—3小時”城市圈的形成,意味著將大大方便沂蒙革命老區人民的出行,加強他們與濟南、青島以及全國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資源交換,意味著這裡的人們將開始構築新的生活時空,也將構築出新的“高鐵+經濟帶”版圖。老區擁抱“高鐵時代”,當“偏遠”已不在,觸手可及的必然就是“繁華”。

  駛入“高鐵時代”,將是革命老區脫貧加速度的開始。實踐早已證明,高鐵的開進,將是對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有力助推。拿沂蒙老區來説,高鐵開進意味著老區人民正式踏進“高鐵+N時代”,高鐵開進標誌著老區人民地面出行速度再一次被刷新,更為重要的是“1—3小時經濟生活圈”伸出雙臂緊抱魯南地區,這個依靠“高速度”縮小的“圈”,必然擴大老區人民的活動半徑,使得商務洽談、招商引資、外出旅遊、探親訪友之路更為便捷,如此一來,沂蒙老區的脫貧之路從此駛入快車道。在老區幹部群眾看來,隨著高鐵的開通,許多實實在在的惠民紅利看得見也摸得著,比如外地遊客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將會大幅減少,以及旅遊出行方式的多樣化和乘坐高鐵帶來的舒適感將直接提升旅遊體驗和服務品質,從而推動沿線地區旅遊業的大力發展。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不讓一個老區人民在脫貧路上掉隊。”透過“高鐵開進老區”,我們不僅能觸摸老區脫貧攻堅的加速度,還能感悟鐵路建設者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在新時代熠熠生輝的沂蒙精神,更能讀懂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鏗鏘誓言以及為兌現承諾所作的不懈努力與展現的使命擔當。如今,沂蒙老區在眾多的革命老區中已先行一步開通高鐵,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革命老區能跨入“高鐵時代”,進而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偏遠”走向“繁華”,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讓“紅色基因”煥發出新時代的絢麗光彩。(文/李強)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