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 養老護理困境有望破局

2019-11-26 09:39: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新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更好呵護老年人權益

  養老護理困境有望破局

  前段時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在增加職業技能要求、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縮短晉級時間等方面作了重大修改。

  據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于2002年頒布實施,2011年進行了首次修訂。2012年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進入了新時代,養老服務不斷涌現新的需求,養老護理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特別是2.49億老年人和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護需求日漸龐大,而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30萬,遠不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為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奠定基礎、提供支撐,亟需對《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1年版)》進行再次修訂。

  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專業能力亟須增強

  目前,養老護理服務人員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具有專業護理水準的專職護士,其中大部分為普通病房的護士或者即將退休的護士;另一種是由外來務工人員組成的專職護工,主要來自農村閒余勞動力、下崗失業勞動力等。主要有入戶型養老護理員和機構養老護理員兩類。

  今年51歲的賀女士來北京工作已經16年了,老家在甘肅,初中畢業,一直做的都是住家保姆、看護等工作。現在,賀女士是一名住家看護,照顧一位94歲的老人,在這戶人家已經工作了4年多時間。

  “我沒有參加過什麼培訓,做住家保姆之前在一家公司負責做飯。老人家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還算硬朗,我現在做的也主要是一些家務活,包括做飯、打掃衛生之類,平時陪老人説説話,把他當自己的家人來照顧。”賀女士説,老人和其子女都很滿意,視她為家庭的一個成員。

  據賀女士介紹,她經熟人介紹進入這個行業,就職程式並不正規,沒有簽訂合同,也沒有“五險一金”,平時發放工資主要靠的是她和僱主之間彼此的信任。

  除了賀女士這樣的“個體戶”以外,養老機構的人員配置也不夠理想。

  2018年,泰康保險集團發佈的《我國典型地區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服務能力調研報告》提到,養老機構普遍存在需要人員總數普遍高於實際配置數的問題,涵蓋了護理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所有職種。73.9%的養老機構反映存在護理人力不足。特別是在專業人才、護理員、年輕員工及醫療護理人員等方面普遍存在人力不足。多數養老機構反映招聘員工困難,且人員普遍存在高流動現象,人員較為穩定的養老機構不足15%。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也稱,現階段,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面臨著數量短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能力有限、流失率較高等發展困境。

  挑選護工注重素質

  保障老人合法權益

  目前,我國老年人群體數量比較龐大,其中還包括超過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四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的供給、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有的人因為工作繁忙,沒時間照料老人而聘請護工;還有不少人聘請護工是期望他們能給予老人生活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

  “人人都想在父母膝下盡孝,但是沒辦法,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我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自由職業者王曉敏(化名)説,她給自己的父親請了護工。

  對於護工的要求,王曉敏依次列舉了“有耐心”“有愛心”“會溝通”“技能高”“勤快”等。王曉敏説,她在挑選護工時青睞于工作年限較長、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

  然而,近年來陸續曝出一些護理人員虐待老年人的新聞。

  據媒體報道,南昌吳某年事已高,且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子女于2014年10月、11月相繼聘請兩位護工來家中照顧吳某,每月分別支付給二人3000元、2600元。其間,因吳某不配合護理,兩護工多次採用毆打、侮辱等方式虐待吳某。後吳某家屬對虐待行為有所察覺,便在家中安裝攝像頭收集證據報警。最終法院判決兩護工犯虐待被看護人員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吳某鑒定費損失共計人民幣3510.6元。

  除了居家養老服務外,養老機構也出現過類似問題。

  2016年,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虐待被看護人罪案件,據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姜某自2016年2月起在青島市市北區百善老年公寓擔任護工,同年6月,在看護韓某期間,多次對韓某實施虐待、毆打行為,致其肋部和面部受傷。最終被告人依法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

  《法制日報》記者通過搜索近年來有關護工虐待老人的新聞發現,此類事件多發生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身上,且多數老人年歲較高,子女大都會在固定時間看望老人,所以對於虐待行為在取證方面有一定困難。

  出臺新規積極務實

  養老護理大有可為

  據悉,《標準》一方面通過“一升一降一轉型”,擴大養老護理員隊伍。“一升”指的是《標準》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等級由四個增至五個,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暢通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通道;“一降”指的是降低了對五級/初級工工作內容、技能要求、相關知識的要求;同時將“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一轉型”指的是根據其他職業與養老護理員的關聯性,規定護士、家政服務員在申報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時,其從業年限可視為養老護理工作的從業年限,為相關職業從業人員轉型發展為養老護理員提供路徑。

  另一方面,通過新增和豐富工作內容,提升養老護理員素質。在養老護理員各職業等級中,新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技能要求,提升養老護理員到府服務能力,適應居家和社區照護的巨大需求;在“基礎知識”中新增“消防安全”內容,提高養老護理員火災防控能力,提升養老服務安全管理水準;為回應和滿足社會對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新增失智老年人照護要點與溝通技巧。同時,在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等級,新增“能力評估”和“品質管理”工作內容,提高高等級養老護理員的管理能力。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稱,人社部將以2019年版《標準》頒布實施為契機,通過加強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職業技能競賽、深化養老服務機構工資分配製度改革等方式,加快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系副教授張麗雲認為,國內養老護理人員缺口大的問題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養老護理行業發展上升空間有限,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其次,養老行業主要從業者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人,過去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對學歷的要求又相對較高。此次新頒布的《標準》在這兩個問題上都提出了解決辦法。

  “針對低學歷者的考試方式由筆試改為口試,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張麗雲説。

  “新頒布的《標準》用兩個字形容就是‘務實’。”張麗雲説,“一方面,從制度層面消除了更多市場上的阻礙,能讓更多人進入這個行業;另一方面,對養老護理員的技能方面作出嚴格要求,比如消防及一些基礎護理工作,相比以前更加全面,有利於培養專業的養老護理人才。”

  張麗雲認為,新《標準》出臺後,還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養老護理行業前景向好,對這一行業躍躍欲試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要著眼于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準。

  “養老護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社會公益問題。隨著我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養老護理應該被納入全民素質基本培訓。尤其是對於失智人員的護理,普通人也要掌握基本的常識,更好地保障廣大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張麗雲説。(杜曉 實習生 郭會)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