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積極應對,牢牢把握“銀發機遇”

2019-11-24 16:36:00
來源:金羊網
字號

  人口老齡化既是發展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為實現老有所養,積極應對新時代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推動我國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銀發浪潮”既帶來新的挑戰,更催生新的機遇。人口老齡化是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普遍規律。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複雜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對社會保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更加凸顯。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衡量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度和水準。《規劃》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規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更好滿足老齡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把握治理提升機遇,打造高品質的為老服務和産品供給體系。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立足當下施策、著眼長遠部署,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規劃》是首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的關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中長期頂層設計及文件,彰顯了黨和國家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決心,堅定不移走穩走實走好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的信心。未來,我們要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提供更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環節,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社會和諧與穩定。

  把握創新發展機遇,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給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和醫療保健事業發展帶來壓力,唯有技術創新和産業變革才能不斷增強老齡工作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今天,依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智慧醫療”、構建社會保障和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以及多樣化的智慧醫療産品,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不斷取得新成就。發展老齡事業,要堅持創新是第一推動力,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資訊化水準,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撐力度,打造老齡事業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雙創互推”引擎。

  把握道德建設機遇,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訓,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從“子路借米”等孝親故事的廣泛流傳,到“最美的女孩”孟佩傑等孝老模範的榜樣樹立,孝老敬老之風綿延至今。老年群體是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堅持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抓手,讓尊老、孝老和敬老成為全社會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思想共識、道德自覺和有力行動。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治環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形成老年人、家庭、社會、政府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讓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進入新時代,老年工作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認真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變問題到經驗、化壓力為動力、讓挑戰成機遇,將老齡社會打造成為幸福社會,為國家和民族未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金羊網 文/曾俊嘉)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