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你!”

2019-11-26 10:5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要是有來世,

  我還是選擇中國,

  選擇核武器事業,

  選擇你!”

  這22個字讓億萬網友淚目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為了祖國

  多少優秀年輕人為此隱姓埋名

  近日,在央視《故事裏的中國》節目中

  鄧稼先生前的警衛員遊澤華回憶

  鄧稼先去世前

  對愛人許鹿希説了這番話

  這句話飽含著對祖國的深情

  對愛人的真情

  正如他自己説的:

  “我對自己的選擇,終生無悔!”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為了祖國

  多少優秀年輕人為此隱姓埋名

  近日,在央視《故事裏的中國》節目中

  鄧稼先生前的警衛員遊澤華回憶

  鄧稼先去世前

  對愛人許鹿希説了這番話

  這句話飽含著對祖國的深情

  對愛人的真情

  正如他自己説的:

  “我對自己的選擇,終生無悔!”

  另一位是物理系大二學生於敏

  兩人邂逅在北大校園,卻相見恨晚

  時隔二十年之後

  兩人再度相逢

  攜手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東方,有他的祖國和愛人

  1948年,短暫的北大助教生涯結束

  鄧稼先遠赴重洋

  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就讀物理系

  從入學的1948年10月算起

  到獲得博士學位的1950年8月

  鄧稼先的學習和研究時間只有22個月

  1950年8月20日

  鄧稼先以《氘核的光致蛻變》一文

  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這一年他26歲

  如此勤奮、聰慧的學生

  導師德爾哈爾教授十分欣賞

  有意帶他去英國繼續深入研究

  但鄧稼先婉拒導師的好意

  拿到學位的第九天

  他登上回國的輪船

  東方,有他的父母和愛人

  還有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的生命從此獻給未來的工作了”

  歸國後的鄧稼先

  生活平穩、輕鬆、愉快

  1950年10月

  他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3年與許鹿希成婚

  1958年8月的一天

  鄧稼先來到了錢三強的辦公室

  “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

  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樣?”

  鄧稼先沒有猶豫,義無反顧地同意了

  回到家,他對妻子許鹿希説

  “我要調動工作了。”

  “調到哪?!” “這不能説。”

  “做什麼工作?!” “這也不能説。”

  鄧稼先只説了兩段話

  “我今後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了,

  這些全靠你了。”

  “我的生命從此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

  做好了這件事,生命就有意義,

  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這一天起,鄧稼先的身影

  從眾多好友的視野裏隱去

  鄧稼先的名字從學術刊物中消失

  結婚五年的一對夫婦

  開始了他們聚少離多的人生

  從第一次到第三十二次!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又在羅布泊上空爆響

  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到爆炸第一顆氫彈

  美國用了7年多,法國用了8年多

  蘇聯用了4年多

  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

  這是鄧稼先為國家搞的“大炮仗”

  這也是他寫給家人的“家書”

  直到1984年

  第32次核子試驗圓滿成功

  鄧稼先告別了羅布泊

  “你的血流盡了!”

  然而,研製核武器有一個最可怕的惡魔

  就是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傷害

  1979年的一次核子試驗

  鄧稼先也不幸受到了輻射

  1985年8月

  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

  病情十分嚴重

  許鹿希在病床邊

  看著鄧稼先的身體縮成一團

  她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頻繁複發

  像個惡魔一樣

  又開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而作為醫學教授的她,卻束手無策

  1986年7月29日

  兩彈元勳鄧稼先逝世

  許鹿希緊緊地抓住丈夫鄧稼先的手

  悲痛地説:“你的血流盡了!”

  在她絕望的哭泣中

  丈夫鄧稼先的手慢慢地冰涼了

  有人説,看到鄧稼先

  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

  什麼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

  有人説,敬佩那個年代的人

  他們有篳路藍縷的拼勁

  有報效祖國的赤忱

  有隱姓埋名的堅守

  更有歲月無改的深情

  而中國之所以成為今日的中國

  正是得了這些人純粹的付出

  如今,當你眺望更遼闊的星空之時

  別忘了,你腳下已抵達之處

  是他們曾傾盡所有為之奮鬥的詩與遠方

  向鄧稼先致敬

  向中國脊梁致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