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綠色雙十一”不能光靠自覺 快遞業綠色轉型需全社會參與

2019-11-18 11:2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綠色雙十一”不能光靠自覺

  佘 穎

  “雙11”大促剛剛過去,對再次創下世界紀錄的包裹數量和配送速度,國人已經習以為常。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現了“綠色雙11”現象——在“四通一達”和菜鳥等快遞公司共同發起下,全國約4萬個菜鳥驛站和3.5萬個快遞網點開展了紙箱回收活動。一個個相對完整的快遞箱,重新回到物流迴圈中,再次裝滿了貨物,送到下一個收件人手中。

  “回箱計劃”在今年“雙11”獲得清華大學等2000多個大學校園積極響應,超過50%的大學生選擇把紙箱留在驛站,迴圈利用。甚至連淘寶首頁也悄然變綠,用一則“領能量贏免單”廣告,號召消費者“願望留下來,紙箱送回去”。

  過去只能作為垃圾回收的快遞箱被重新利用,既能夠節約消費者的寄件成本,更能夠減少對快遞紙箱的浪費。快遞行業今年呈現出的這抹綠色,不僅來自被回收的紙箱,還有通過電子面單而減少使用的50多億張紙,快遞公司每天投入超過800萬個環保集包袋,2萬輛新能源物流車也上路開跑。據統計,截至11月11日,超2億人次以多種形式參與“綠色雙11”。

  快遞“綠”起來,既是環保倒逼的必然要求,也是快遞行業的主動選擇,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艱巨任務。2018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500億件,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已經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這也帶來了巨大的包裝污染和浪費現象。因此,快遞行業齊心協力推廣綠色行動,消費者積極主動參與綠色快遞,這也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快遞行業和消費者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快遞行業“變綠”的速度還要加快,不能僅僅依靠快遞公司和消費者。目前,“回箱計劃”已經上升為“四通一達”的董事長工程,幾家公司總部聯合採購,在全國推廣。消費者參與度非常高,有的消費者甚至把快遞紙箱積攢起來,送去驛站回收。

  綠色行動進一步推廣,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並由管理部門協調。比如,紙箱規模化回收目前只有在快遞包裹集中配送場景下才能夠實現,實現集中配送就需要有驛站和人工值守。但在很多一線城市,驛站交不起房租、付不起物業費,進社區非常困難,而且很多老舊小區也缺乏場地。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制定規劃或改造老舊小區時,考慮消費者需求,既為每個小區解決居民收寄快遞這一“剛需”,也為紙箱回收等綠色行動提供場地支援。

  再比如,目前回收箱的成本由快遞企業自行承擔,一個回收箱成本為80元。如果回收業務要在全國鋪開,回收箱需求可能達到幾十萬個、幾百萬個,這對任何一家快遞企業來説,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快遞企業確實有必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但同時政府部門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式鼓勵快遞企業這麼做?此外,在消費者端,目前主要靠自覺自願,如果能夠有更多層面推廣和號召,讓更多人知道快遞行業綠色行動計劃,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成為“綠色合夥人”。只有當全社會都來關注、共同參與快遞業綠色轉型,我國快遞業才能在跑出世界紀錄的同時,引領綠色發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