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業內解析5G應用下銀行金融服務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2019-11-07 16: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1月7日電 一部手機在握,支付、轉賬、匯款、理財、小額貸款無所不能。隨著5G通信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技術的出現,更多新應用不斷被創造出來。5G技術將給銀行變革帶來更強勁的驅動,加快銀行業進入4.0時代,不僅助力改造硬體核心繫統,而且能夠進一步推動銀行業務發展,改變銀行生態佈局。

  5G助力銀行業務改良、服務升級,促進開放銀行建設

  目前,5G技術已從開發測試階段逐步投入到應用階段,5G商用元年正式開啟。對商業銀行而言,應積極把握5G發展契機,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改良公司業務模式、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推動自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內涵和外延。

  雖然受益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爆發,商業銀行公司業務,如供應鏈金融和普惠金融已經發展了一定技術水準,但是在業務迅速拓展中也暴露出一些現有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痛點。據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王燕介紹,5G應用能夠為銀行公司業務中的風控問題以及成本控制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在5G技術的推動下,大量人員和智慧物體被接入到網際網路,産生豐富而真實的數據,實現資金流、資訊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全面的5G應用對企業信用評估和反欺詐提供了更多維度的風控數據、資訊,對風控、授信模型的建立、判斷貿易背景真實性上提供更多判斷依據,有助於打造智慧化嵌入式風控,建立高品質信用評級體系,同時也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擴大了銀行的服務空間。

  此外,技術應用創新可以擴大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廣度,助力銀行全面踐行普惠金融戰略。借助5G技術,銀行的服務可以延伸到更多地方,滿足小微企業、三農、個人客戶的金融服務訴求,克服地域分散、資訊不對稱、風險可控性差、服務成本高等問題,讓金融服務更平等、平常。

  創造零售銀行新業態,助力智慧金融

  5G應用下的智慧金融服務還能從宏觀層面助力開放銀行以及場景服務等商業模式的建設。

  在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將與各種不同商業生態有機對接,形成典型的“平臺+服務”運作模式。5G將帶來更快的應用程式響應和更廣的設備連接,可以滿足智慧城市在通信方面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金融機構來説,意味著更全面的數據、更精準的金融需求、以及無處不在的金融場景。通過API 將銀行各類金融産品和服務,甚至非金融服務能力,向同業、用戶、合作夥伴開放,即把銀行的服務植入到客戶端、機構端和政府端,無感融入所有人的生産和生活場景。借助海量的多維度關聯數據支援,銀行將在各類場景中為客戶或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打造全場景化的開放銀行金融生態圈需要重點考慮與誰合作、如何合作以及如何推動合作等問題,根據具體實踐來看,前期各大商業銀行均優先選擇相對封閉的垂直場景切入,積極佈局出行、住房、教育、健康、養老、社區、公共服務、B2C(Business To Customer,簡稱“B2C”)市場、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簡稱“B2G”)政務、理財與保障、數字內容與新媒體、旅遊與酒店、運動、餐飲、跨境服務等15大場景生態領域。5G時代的大數據、物聯網以及AI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將為銀行的“全連接”開闢全新的可能。

  隨著5G技術的應用,開放銀行的發展和銀行數據開放將不斷深化,銀行本身將成為基礎設施。未來不僅僅是金融服務通過開放API進入到各個場景實現融合性更高的金融場景,銀行所打造的開放平臺勢必會孵化出更加符合客戶需求和新金融發展趨勢的全新金融服務體系。

  如何應對5G時代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在5G構建的萬物互聯、萬物智聯的生態系統中,可獲得的數據資訊呈幾何級數增長,金融服務的個性化、定制化、智慧化更加突出,金融風險的管控更加多維、實時和動態,高效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然而在展望代際升級機遇的同時,新的挑戰亦不容低估。

  首先,商業銀行應明確數字化、智慧化戰略發展方向,緊密跟蹤各行業5G應用的發展趨勢和動態,發掘金融服務的機遇和切入點。其次,商業銀行應建立敏捷組織。5G使得資訊傳遞更快、併發更大、加快了産品創設的速度,服務交付也不再是單一的産品部門可以完成,而是要求渠道、産品、合規、運營、科技等諸多部門協同完成,傳統科層制的總分行、職能部門的組織形式已經很難適應。第三,商業銀行應全面推進科技更新迭代。應在使用新技術前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既要摸清當前用戶的金融需求特點和市場環境,了解國內外5G技術應用前沿,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總體實力,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式。

  相比現有相對封閉的行動通訊系統而言,萬物互聯無法避免使得商業銀行資訊系統接入更多的外部網路,5G接入的用戶、設備種類增多,風險隨之疊加,金融機構很可能將面臨更大規模、更高頻次的惡意網路攻擊。

  為此,銀行應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築牢風險防火牆,防止新技術帶來的跨界風險、操作風險等。其次,銀行應提供更加廣泛和嚴密的隱私保護方案。在內部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數據監管和應用系統,針對各個板塊和條線設立數據風險和網路防火牆,避免人為操作風險導致的隱私洩露和賬戶買賣行為。再次,銀行應和終端公司聯合起來,完善用戶資訊採集的檢測、審核與預警機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傳統的數據上傳、網路切換等都會出現漏洞,操作風險、系統風險並存,因此對於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應通過技術監測、設置防火牆、防毒墻等技術手段進行監管,並且對關鍵的技術人員進行機制約束,包括A/B崗、輪崗、多維度交叉監督等,防止隱私暴露和數據洩露。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傳統銀行朝數字、智慧型銀行升級已成必然之路,商業銀行只有順勢而為、積極應對困難與挑戰,才能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的站穩腳跟,在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的同時,為客戶帶來更高效便捷的服務。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