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訪共用冰箱:實名領取 臨期食品每人每次限拿三樣

2019-11-01 11:39: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盒馬共用冰箱臨期食品每人每次限拿三樣,試點成功會在滬推廣

  愛心共用冰箱再次出現在上海街頭。

  10月31日晚9點30分,一位快遞小哥來冰箱前領走了兩盒甜蜜的奶油泡芙,過了不到10分鐘,一位老人來領取了一盒烤魚和一帶蔬菜沙拉。

  這臺共用冰箱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盒馬上海紅點城店,是近日才悄然設立的。冰箱旁的桌子上堆滿了成箱的蔬菜、水果、麵包和其他食物,雖然色澤誘人、包裝完好,但這些其實都是臨期食品。

  事情起源於此前在微博被熱議的“9點半後浪費現象”。

  今年9月1日,網友“小椅子zoe”發佈了一篇微博,描述自己和媽媽在晚上9點半後,遭遇盒馬“大型食物丟棄現場”。儘管大多數網友都能理解“食品安全是第一位,臨期商品銷毀符合規範”,但也有人認為,看著那麼多並沒有壞掉的蔬菜、水果和熟食被丟掉,還是難免心疼。

  如何更加合理地處理臨期食品?盒馬和壹基金思考努力了一個月後,于10月26日聯合推出了“21:30深夜補給站”愛心共用冰箱,每天晚上9點半到10點,工作人員會挑選一些當天銷售剩餘但品質無礙的商品,免費提供給附近有需要的人。

  實名登記憑卡領取,每人每次不超過三樣

  2016年9月,上海第一台“分享冰箱”出現在西康路長壽路附近一家飯店門口。當時哄搶問題和食品安全保障問題都曾引發過廣大市民網友的關注。盒馬的這次共用冰箱上線,又有網友質疑“到了考驗人性的時候”。

  如何讓愛心食物安全有序地傳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去?盒馬公眾與客戶溝通部崇曉萌介紹,這一次盒馬決定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本次合作試點是由盒馬門店挑選適合的商品,壹基金方面圈定領取對象,並由壹基金組織的志願者負責發放。

  10月31日晚間9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來到閔行區盒馬上海紅點城店,這臺愛心共用冰箱位於商場地下一層盒馬生鮮的入口處,較為醒目。就在此刻,門店工作人員完成了對臨期食品的整理篩查,並將整理後可以食用的蔬果、麵包、熟食等成箱累積起來交接給冰箱前的志願者進行登記。

  “我其實是附近社區的居民,本身也在公益組織工作,對這個事情比較有興趣就前來做一位志願者。”當晚的食品分發志願者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從本週四項目投入運營以來,自己每晚9點就會前來工作。

  志願者登記物資時,巨大的冰箱和成堆的食品就引起了一些附近顧客的關注,有顧客上前詢問是否可以領取。志願者表示,這裡食品的領取需要“刷卡”並實名登記。“我們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哄搶,並且滿足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據志願者介紹,目前這個愛心冰箱的服務範圍是附近3公里內的滿足一定條件的社區居民、退休老人以及一些有需求的年輕人。

  晚上9點30分臨期食品發放開始,一位外賣小哥前來拿起了兩盒泡芙,他告訴記者,單位給了附近的騎手15個名額作為工作優異的獎勵,他也正是因此入選。今晚這位外賣小哥還要繼續給寂寞的加班熬夜人士們送夜宵,而他自己的夜宵也有了著落。

  沒過5分鐘,一位附近社區的老人前來刷卡,她領了一盒烤魚和一袋沙拉。“烤魚熱一熱,沙拉拌一拌,明天的中飯就解決了。”張阿姨説,袋子裏的蔬菜還看起來碧綠誘人,扔掉太可惜了,還能解決不少老人做飯的麻煩,是一件好事兒。

  志願者告訴記者,除了領取人的自覺,他們的項目也做了明確規定:持卡人每週可領取兩次,每次領取的物資不能超過三樣,以便服務更多有需求的人。

  日均服務量20人左右,軟體硬體還需升級

  愛心共用冰箱“營業時間”不長,每晚從9點30分至10點只有半個小時。

  在記者探訪的當晚,共有不到10人前來領取臨期食品,而根據志願者登記的表顯示,從26日至今,每晚的服務人次在10至20人不等,26日當晚的服務人次最高為26人。

  “一方面是因為項目剛剛開始運營,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的人群還不夠多。”志願者李女士告訴記者,由於目前該試點在全上海只有一家,志願者也是定崗的,服務人數還非常有限。李女士透露,目前壹基金正在持續招募志願者,並且聯繫更多的周邊社區和環衛等工作單位,了解人群需求,建設一支穩定的愛心服務隊。

  而對於盒馬而言,守住食品安全是紅線,軟體、硬體升級也要同步進行。據紅點城店的店長介紹,目前供給愛心共用冰箱的食材主要是經過挑選的蔬菜、水果,還有麵包房當日製作的糕點和一部分當日製作的熟食,而對於一些可能存在風險或者過期的食品門店將繼續銷毀。

  不過記者也發現,盒馬的這臺“愛心共用冰箱”有些名不副實,冰箱內空空如也,而食材都堆在冰箱外的桌子上。“我們此前的冰箱只考慮了一些標準品的放置,而投入實用後發現每日剩下的臨期食品不同,一些大型包裝的蔬菜水果無法放入其中。”盒馬工作人員表示除了硬體升級,還在考慮優化領取流程,以及是否要延長髮放時間。

  “我覺得目前開放領取的時間太晚了,我們老年人都休息得早,大晚上出來不容易。”一位經過此處的顧客王先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一旁的一位年輕市民楊女士卻表示不贊同,在她看來推出此舉的主要舉措還是解決臨期食品的浪費問題,商家畢竟是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的,提早開放時間有違初衷。

  試點還在繼續,盒馬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如果試點成功,未來有機會向上海全市的門店推廣。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