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築牢新時代公民道德基石 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魂

2019-10-31 17:36: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王淑輝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10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立足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明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對於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不斷提升,崇尚英雄、尊重模範、學習先進成為風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強,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不斷提高,道德領域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道德失范現象警示人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複雜的任務,需要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重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幹事創業,關鍵在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把培養時代新人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築牢理想信念之基。要引導人們把共産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把實現個人理想融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激發實幹奮鬥精神,培養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首先必須提升其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等。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都要聚焦這個目標,須臾不能偏離。要不斷深化對時代新人豐富內涵、時代特質、根本要求的認識和理解,更好地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擔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其次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要將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準則和公民價值規範,有機融入公民道德建設各方面、全過程,更好地發揮出引領作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再次要大力夯實基層基礎。公民道德建設對象在基層、主體在基層,必須瞄準基層需求,創新基層工作,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提品質、上水準,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夯實基層陣地,講好美德故事,特別應注重加強網路道德建設,推動網路成為正能量的集散地。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既要靠教育倡導,也要靠有效治理。要強化道德建設的法治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道德建設離不開法治保障。法安天下,德潤人心。要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融入社會治理,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機制,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等。要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不斷凈化社會文化環境。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社會管理、輿論監督等各種手段,有力懲治失德敗德、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要組織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不斷凈化社會文化環境。針對污衊詆毀英雄、傷害民族感情的惡劣言行,特別是對於損害國家尊嚴、出賣國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規嚴肅懲戒,發揮警示教育作用。針對食品藥品安全、産品品質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公共秩序等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逐一進行整治,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建立懲戒失德行為常態化機制,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