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凝心鑄魂 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水準全面提升

2019-10-28 19:58: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如果不抓落實,再好的目標也只是一串浮于紙面的文字,再好的藍圖也只是一張挂于墻面的圖畫。2001年,黨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正是因為有了各地區各部門的貫徹落實,該實施綱要才有利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道德領域也才能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仍然比較突出,造假欺詐、不講信用的現象久治不絕,這些都決定了必須全面提升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水準。對標《綱要》精神,各地各部門要學深悟透、貫徹落實,切實做到立根塑魂、正本清源、激濁揚清、尊德守德。 

  在把握重點任務上“立根塑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創造形成了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道德體系。這些都應當成為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成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各部門要準確把握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任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切實肩負起築牢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職責使命,強化自覺行動,為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立根塑魂。 

  在深化教育引導上“正本清源”。公民道德品質養成、全社會道德水準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既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也不會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是非、善惡、美醜的深化教育、積極引導、潛移默化、久久為功中實現。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不缺位,行動才能到位。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深化道德教育引導的思想認識和系統謀劃,把立德樹人貫徹學校教育全過程,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以先進模範引領道德風尚,以正確輿論營造道德環境,以優秀文藝作品陶冶道德情操,發揮各類陣地道德教育作用、抓好重點群體的教育引導,形成教育對象全覆蓋、教育主體全參與、教育平臺全利用的良好教育引導大格局,凝聚正本清源的最大合力。 

  在推動實踐養成上“激濁揚清”。推動實踐養成是深化教育引導的目的,也是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環節。各地各部門要堅持激濁揚清的原則,實施線上和線下雙向發力,著力推動道德實踐養成。要豐富線下活動,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深化群眾性創建活動,持續推進誠信建設,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廣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充分發揮禮儀禮節的教化作用,積極踐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在對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養;要抓好網路空間道德建設工作,加強內容建設,培養文明自律網路行動,豐富網上道德實踐,營造良好網路道德空間,讓更廣大人民群眾在廣泛參與中提高道德素養,在具體實踐中踐行守德自覺行動。 

  在完善制度保障上“尊德守德”。“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強大的保障力,是最能管根本、管長遠的。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設水準,就必鬚髮揮制度的引導和保障作用。要強化立法、公正執法,強化法律法規保障,要從道德期待制定實施公共政策,彰顯公共政策價值導向,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發揮社會規範的引導約束作用,要融合教育倡導和有效治理,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唯有打好制度“組合拳”,才能更有力地弘揚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等價值導向,推動全體公民尊德守德。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複雜的任務,只要從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入手,從做好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的具體任務開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就能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設水準,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艾佩韋

[責任編輯:賈若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