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解讀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經濟運作總體平穩 高技術製造業表現亮眼

2019-10-20 11:43: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18日上午,中國經濟前三季度“成績單”揭曉。據國家統計局發佈,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

  專家普遍認為,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貿易保護主義“逆風”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總的來看,儘管外部環境較為嚴峻複雜,但國內有力的支撐因素較多。下一步經濟保持平穩運作是有條件、有支撐的。”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如是説。

  高技術製造業表現亮眼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告訴記者,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尤其在服務業、高技術製造業、新興産業等方面表現亮眼,但傳統産業、工業方面的增長較為緩慢,投資方面較為低迷,轉型升級動力依然不足。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5.8%,增速比8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前三季度,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7.0%,其中9月份增長6.7%,增速比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

  “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製造業增速放緩,未來三大産業中,服務業還要繼續發力,但製造業更多是要穩住自身。”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説。

  值得關注的是,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較快,快於整體製造業發展。數據顯示,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快於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4.1%,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同時在投資方面,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6%,增速比全部投資快7.2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3.8%,增速比全部投資快8.4個百分點。

  “從各方面數據來看,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成果令人矚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隨著市場競爭壓力加大,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增大,高新技術企業顯著增加,新技術應用步伐加快,市場引導的技術創新活動更加活躍,更加積極。

  但在白明看來,“高技術製造業不能是孤軍奮戰,要帶動整個製造業和相關服務業協同發展。”

  劉尚希進一步指出,通過新技術的擴散帶動傳統産業升級,通過數字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改造傳統製造業,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創新正不斷跟進,但研發創新有一定過程,很難一蹴而就。同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面向好,但也要進一步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掃除創新體系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使新動能進一步放大和擴大。”

  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根據專家預測,從全年來看,全球範圍內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都將遭遇不同程度經濟下行的考驗,中國經濟依舊受貿易摩擦影響,但隨著一系列“六穩”政策出臺,經濟有望進一步企穩,預計全年GDP增長在6.2%左右。

  張立群告訴記者,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穩增長”方面工作力度加大,中國經濟強大的發展潛力也將隨之較快釋放出來。同時,隨著各項政策和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目前突出的需求不足問題,也將通過增加有效投資、擴大內需等措施得以扭轉。

  “具體到四季度,從最近一些指標可以看到新的變化和跡象。”毛盛勇在新聞發佈會上舉例,如9月製造業PMI有所加快,體現在新訂單指數、生産指數在加快;基礎設施投資最近兩個月都在回升;9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儘管在下降,但9月和8月環比都在上漲;對生産銷售影響較大的汽車生産和銷售,近兩月降幅呈現收窄態勢。這些都是比較好的信號,再加上去年四季度基數相對較低,今年四季度經濟保持平穩趨勢是有保證的。

  “從一些先行指標變化看,下半年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多項工作初步效果正逐漸顯現,這些變化在未來幾個月預計將繼續增加。”張立群説。

  “中國市場仍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投資市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指出,1-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871家,實際使用外資683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而最新商務部數據也顯示,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長顯著。主要投資來源地中,香港地區、澳門地區、新加坡、韓國、日本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7%、51.4%、27.8%、28.7%和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4.9%和17.5%。“這也顯示了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強的背景下,全球投資者依然對中國經濟和市場充滿信心和期待。相信隨著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中國將持續保持全球投資吸引力。”

  此外在張茉楠看來,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持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長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6%,高於第二産業24.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從製造業來看,9月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比上月加快4.9個百分點;9月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長速度也超過9%,顯示結構改善持續。“這也反映了中國加快轉向以內需驅動為主的增長模式。國內市場大規模、多元化、階梯式需求是中國經濟的穩定之源。”張茉楠説。

  把“六穩”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

  “從前三季度宏觀經濟總量關係來看,總需求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對此,張立群認為,必須把“六穩”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擴內需、增加有效投資是當務之急。“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工作力度必須進一步加大,要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實增加有效投資,提升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水準,穩定房地産投資。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好地在這一方面進行配合。”張立群説。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但要把發展潛力變成現實,通過相應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是根本辦法。”在劉尚希看來,通過一些政策措施和改革舉措“穩預期”也非常重要。“政策要形成組合拳,改革方面要抓住重大改革舉措,促進儘快落地。同時,要把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重點。就業方面,要解決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失業問題,要在就業培訓、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等方面下功夫。”

  投資方面,劉尚希提出,要把重點更多轉向人力資本積累方面,改善人力資本積累品質,促進機會公平,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努力、人人共用的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67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2%。消費方面增長雖有所放緩,但白明提到,電子商務方面的增長快於整體零售業務。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73237億元,同比增長16.8%。“未來的消費並不應是電子商務替代一般消費,而是線上線下的良性結合,帶動整體商業、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擴大消費方面要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促進健康消費、養老消費等方面的發展。”

  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如何持續釋放潛力和活力?張茉楠認為,要加快全球市場多元化步伐,拓展與新興市場經貿合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向改革開放創新要動力;從拓寬國內市場需求挖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和軟投資力度,加大先進製造業投資及其創新投入;通過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降低市場綜合成本,為企業實實在在減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