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麗河湖】莆田市"三位一體"實現木蘭溪"長治久安"

2019-10-16 14: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始建於北宋的木蘭陂阻擋了海水倒灌進莆田市,至今保存完好併發揮其水利效用。(台灣網 劉洪羊 攝)

  台灣網10月15日莆田訊 (記者 劉洪羊)2019年的秋天天氣格外晴朗,福建省莆田市的母親河木蘭溪在陽光的照耀下,泛動著金色的光澤、靜靜的流淌。誰曾想,青山漣漪之間藏著與今日不同的風景。福田市水利局講解員黃地培介紹,木蘭溪曾水患不斷,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木蘭溪毎十年發生一次大洪水,小災幾乎年年有,俗稱:“雨下仙遊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

  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提出:“要變害為利、造福人民”,並決定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莆田市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的理念,重點解決安全與生態治理統籌推進的問題,治理從下游到上游,從幹流逐步走入支流。

  一、實施木蘭溪下游城區段的防洪工程,注重木蘭溪幹流的防洪及兩岸排澇基礎設施的的建設,在解決難題的基礎上,加快河道治理工程建設,共整治河道長15.54公里,新建堤防長28.03公里,新改擴建水閘18座,累計完成投資16.76億人民幣。2012年木蘭陂以下河道的堤防全線閉合,洪水實現歸槽,流域水災頻發的狀況實現了根本扭轉,不僅結束了莆田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城市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

  二、綜合治理木蘭溪下游南北洋河網水系,建設安全生態水系近200公里,配套沿河截污,推進300多條內河與木蘭溪互連互通,改善河流生態環境。通過統籌推進堤防建設、岸坡綠化、岸灘生態改造,建設沿溪步道近20公里,努力打造錯落有致、自然生態的木蘭溪百里風光帶。

  三、加強水文化的挖掘,不斷完善沿河公園配套設施,建設木蘭陂公園、綬溪公園、白塘湖濕地,充分挖掘和展現古代莆田人民通過水利保障農桑的歷史;沿溪還規劃建設10多個公園,保留古樹古橋古民居古碼頭,串珠成鏈,輔以“護水”“愛水”等主題文化建設;通過挖掘和復原南北洋河網的人文歷史,打造莆田獨特水景觀,使之成為水文化傳播的核心區,更成為莆田亮麗的城市名片。木蘭溪沿岸已成為全市人民日常休閒的最好去處,讓百姓能夠留得住鄉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

  莆田因水而生、依水而建、逐水而居,水是生態之基,更是莆田之魂。在木蘭溪綜合治理的基礎上,莆田市下ー步將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補齊水安全短板、統籌治理水環境、有力提升水生態,以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為總攬,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荔林水鄉。(完)

莆田市綬溪公園(台灣網 劉洪羊 攝)

莆田市涵江區白塘湖(台灣網 劉洪羊 攝)

[責任編輯:劉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