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多地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 一線職工獲重點照顧

2019-10-11 09:5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多地陸續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

  企業工資怎麼漲有説法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經濟日報記者盤點發現,截至目前,多地陸續發佈了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大體在5%至8.5%之間,上線、下線標準呈現溫和調整狀態。同時,各地要求著力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準,這主要是為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著力解決普通職工工資水準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問題——

  近期,多地密集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如江西日前發佈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提出企業平均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8%;貴州省發佈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明確2019年企業平均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7%。

  據經濟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0月初,全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山東、內蒙古、陜西、雲南、江西、貴州、遼寧、新疆以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陸續發佈了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上述地區的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大體在5%至8.5%之間。

  企業工資指導線溫和調整

  我國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依據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和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其他社會經濟指標,指導企業確定工資增長水準的一種宏觀調控形式,也是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基本依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

  所謂工資增長基準線,一般是指企業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適用於生産正常發展、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工資增長上線可稱為預警線,適用於經濟效益增長較快的企業;工資增長下線則適用於經濟效益下降或虧損的企業。

  記者盤點發現,陜西今年已公佈的企業工資指導線下線為2%,上海為2%至3%,天津、新疆、雲南、江西、貴州為3%,北京為3.5%,山西、遼寧為4%。也就是説,這些地區經濟效益大幅下降或虧損的企業,職工工資增長可參照各地制定的下線。在企業工資指導線上線方面,新疆為9%,雲南、內蒙古為11%,陜西、天津、山西、遼寧、貴州為12%,北京、上海、江西則未設置上線。

  此外,部分城市也發佈了企業工資指導線。比如今年8月底,青島市下發《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發佈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通知》,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以2018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基數,企業職工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8%。

  記者注意到,多地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上線、下線標準呈現溫和調整狀態。與2018年相比,山西省今年的企業平均工資增長下線保持不變,基準線和上線均下調0.5個百分點;雲南省企業平均工資增長上線和基準線保持不變,下線則上調了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業的企業工資指導線有所不同。比如,天津市企業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按行業劃分分別為:建築業6.6%,批發和零售業7.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6.6%,住宿和餐飲業7.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8.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7.4%,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7.7%;上述行業的企業貨幣工資增長上線、下線分別為12%、3%。

  一線職工獲“重點照顧”

  記者注意到,多地在201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通知中要求,要著力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準。

  北京市提出,各類企業應當合理確定企業內部薪酬體系,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著力提高工資水準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普通職工,特別是生産一線及技術工人崗位人員工資水準。

  上海市要求,工資分配應向關鍵崗位、生産服務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崗位的人才傾斜,工資水準偏低的一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應當不低於本企業職工工資平均增長幅度,企業高管的工資增長幅度應低於本企業職工工資平均增長幅度。

  專家指出,企業工資調整涉及一線職工較多,企業應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著力解決普通職工工資水準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問題。各地強調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準,著力提高一線職工收入,其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普通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合理收入。

  “企業應正確處理按勞分配與按生産要素分配的關係,在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一線職工特別是技術工人、農民工的工資水準,使一線職工工資增長不低於本企業平均工資增長水準。”江西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要素分配機制仍需健全

  需要注意的是,與最低工資標準不同,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沒有強制性。

  “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政府根據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社會發佈的年度工資增長建議,屬於指導性資訊,不具有強制約束力。”雲南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主要功能,是引導企業在生産發展、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準提供參考依據,引導協商結果與經濟社會發展及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相協調,以實現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

  記者注意到,對於經濟效益特別不好的企業,一些地區明確工資增長幅度可以低於下線。比如山西要求企業確因生産經營困難、不能按照工資指導線範圍安排職工工資增長的,可低於工資指導線下線(含零增長或負增長)確定工資水準,但要依法經過必要的民主程式協商確定,且企業支付給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職工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內蒙古則明確,個別企業因生産經營嚴重困難、經濟效益明顯下降,在必要的民主程式後,職工工資可零增長或適當負增長。職工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企業支付給職工的貨幣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今年以來,上海、重慶、陜西、北京等地陸續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近日人社部更新的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情況顯示,上海和北京分別以每月2480元和每小時24元,領跑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榜單。專家表示,為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企業有必要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支付保障機制等相關機制,以正確處理勞資分配關係。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企業薪酬研究室主任劉軍勝認為,隨著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下達工作訂單,勞動者可根據訂單自主選擇提供勞動。如何給商品化的勞動定價,將成為有關部門面臨的新挑戰。為此,未來要更加強調健全勞動、管理、技術、知識、創意等全要素分配機制,激發要素擁有者的積極性,促進各種生産要素競相迸發。

  韓秉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