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振興的新希望願景:農業農村永遠是希望所在

2019-09-27 10:52: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鄉村振興的新希望願景:農業農村永遠是希望所在

  站在新中國70年華誕的歷史節點,回望改革開放40年的風雲歷程,可以看到,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彰顯著高品質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在澎湃的改革大潮中,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做出顯著貢獻的新希望,無疑是四川民營企業的一面旗幟。

  9月26日,2019成都百強企業榜單揭曉,新希望集團位列第一。

  回顧過去37年來,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始終敏銳洞察時代發展新潮流、新動向、新機遇,並且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將新希望一路帶領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農牧企業,帶動著數百萬農民增收致富,為數以億計的城鎮居民提供著安全優質的食品,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

  今天,在新時代格局下,新希望仍然將積極探索內部轉型與産業升級作為重要的方向,以轉換新機制、佈局新賽道、探索新科技、擔當新責任、任用新青年的“五新”企業姿態重新跨入了快行線,並致力於擔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艱難創業

  民營企業改革先鋒

  紮根農業一路前行

  翻開劉永好的創業歷程,會發現農業和農村始終是他不能割捨的情懷所在。

  1982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迎來新局面,農村一片欣欣向榮,年輕的劉氏四兄弟也毅然投身到了創業大潮中去。

  “中國社會已經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很多人意識到:新的時代來了。”劉永好説,那時候他和兄長們就發現農村農業的發展很不錯,他們想,或許可以嘗試農業創業。

  説幹就幹,不久後劉永好就與兄弟們回到新津農村開辦良種場,從養殖開始艱苦創業。憑藉著實幹精神和對農業技術的不斷鑽研,短短幾年間,新津就在他們的帶領下成為全國最大鵪鶉養殖基地。上世紀80年代,他們研製出的我國首個國産乳豬配方飼料“希望一號”,在正面與進口飼料競爭中取得了勝利,很快在全國市場進入領先地位。

  而這些成果,不僅帶動了中國現代農業加工業的發展,也對解決當時肉類供應短缺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帶動了數以萬計的農民通過養殖脫貧致富。

  2019年,新希望已經邁入了第三十七個年頭。現在的新希望集團旗下擁有4家上市公司,形成食品農牧、乳業快消、房産文旅、金融投資、生態環保、大消費與醫療健康六大産業板塊,年銷售額超過1300億,飼料産量長期處於世界前三,禽加工能力世界第一,連續17年位列中國500強企業前列。

  9月4日,四川省工商聯發佈“2019四川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及“調研分析報告”。榜單中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蟬聯榜首,並成為四川省首個營業收入超千億規模的民營企業。

  劉永好本人則于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被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聯合推薦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之一。

  勇於擔當

  發起扶貧光彩事業

  帶動川商返鄉投資發展

  在帶領新希望不斷發展的同時,劉永好始終致力於推動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他于199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民營企業家政協委員。參政議政26年來,他累計提出了超過170份提案、建議,部分提案成為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決策參考,在推動現代農業、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作用。

  而這其中讓他特別難忘的一個倡議,就是發起“光彩事業”。那是1994年,他擔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的第一年。一次從成都去昆明出差,中途火車停靠在涼山州州府西昌。時隔多年他還記得,列車下赤著腳的孩子們,背著背簍掏煤渣的情景。他意識到,扶貧不僅是捐款捐物,還要培育産業“造血”能力。

  1994年4月,劉永好聯合9位民營企業家發出倡議,開啟了中國“光彩事業”的産業扶貧之路,率先在涼山建成了全國第一家光彩事業工廠——西昌希望飼料廠,為大涼山帶去了現代農業的火種。25年來,在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的領導下,超過6000家民營企業參與光彩事業,建成投産6萬餘個光彩工廠。25年來,新希望集團的産業扶貧投資也已超過50億元、建設工廠上百家。進入新經濟時期,黨和國家提出“三大攻堅戰”,新希望集團又開啟了“精準扶貧1+1”行動。2018年10月,劉永好獲國務院扶貧辦頒發“2018脫貧攻堅奉獻獎”。

  2016年2月,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工商聯的大力支援下,川商總會成立,劉永好擔任會長。川商總會成立三年來,基礎會員已超3萬,遍及海內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三年來引進了2000多億的投資回家鄉,引導落地項目近200個。此外,川商總會的“天府論壇”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成為企業家學習、交流,為家鄉帶來投資、招商的平臺,大幅提升了川商的凝聚力、認同感。川商群體還在商會組織下深入參與了家鄉的脫貧公益事業,近年來的産業扶貧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

  時代願景

  做鄉村振興排頭兵

  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縱觀新希望37年曆程,無論是企業自身發展還是社會責任的履行,都與三農緊密相連。

  在新時代的格局下,國家確立了鄉村振興的大戰略。對此,劉永好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民營企業可以在鄉村振興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傳統産業升級轉型的時代機遇。新希望則將擔當鄉村振興排頭兵、現代農業的引領者作為了時代願景。

  2018年6月,在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的主持下,劉永好牽頭34位民營企業家聯合發出“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倡議書”。第二年的全國政協會上,劉永好又作了題為《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實踐、促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大會發言,提出成立鄉村振興産業融合發展聯盟、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倡導綠色種養殖一體化、大力培養“綠領”新農民等多項建議。經過半年籌備,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由新希望牽頭髮起的非盈利組織——“全國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聯盟”於今年8月正式成立,首期200余家成員單位來自政産學研金社媒等各界,致力於培育鄉村産業振興的新動能,共建農村産業生態圈。

  截至今年8月,新希望于2018年正式發起的“10萬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已在全國培訓了900余場3萬餘人。

  在劉永好看來,鄉村的廣闊天地,充滿著無限的發展機遇,只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促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就一定能夠鞏固脫貧成效,為下一階段的鄉村振興大戰略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早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劉永好與他的新希望集團,仍在砥礪奮進,大道前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