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地方行丨臨潭:“打卡”美麗鄉村 民宿讓農民變股東

2019-09-20 10:44:00
來源:中國甘肅網
字號

  “尕娘娘”一詞,源於古時洮州,沿用至今,專指勤勞樸實的婦女。洮州——今天的臨潭縣。廟花山村位於臨潭縣八角鎮西北部,與冶力關天池冶海景區相鄰,利用獨特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本網記者 楊亞楠 李紅軍 任磊

  “尕娘娘”一詞,源於古時洮州,沿用至今,專指勤勞樸實的婦女。洮州——今天的臨潭縣。廟花山村位於臨潭縣八角鎮西北部,與冶力關天池冶海景區相鄰,利用獨特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廟花山村花海

  40歲的廟花山村婦女馮金秀,2013年從山上搬下來的時候,從沒想過自己家能開起一個“文藝范兒”十足的民宿,那時,目不識丁的她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民宿。

  廟花山村民宿

  9月18日下午,參加脫貧攻堅地方行——看甘肅線下走訪活動的記者們走進馮金秀的家中。一進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一棟窗明几淨的二層小樓,院子兩邊種滿了鮮花,擺放著幾張咖啡桌,馮金秀坐在桌旁,滿臉笑意地跟記者聊著自己從一個普通農民變成民宿股東的故事。

  廟花山村村民馮金秀

  “以前住在山上的時候,一家人只能靠種地維持生計,一年忙到頭,掙的錢也只夠糊口,” 馮金秀告訴記者,“我丈夫是一個瓦工,那時也沒什麼工活,除了種地沒有別的選擇……”

  2013年,隨著八角鎮易地搬遷項目的實施,馮金秀一家也從山上搬到了山下。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易地搬遷群眾收入低的難題,廟花山村通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依託八角鎮廣闊的草山和林地資源,結合冶力關大景區建設,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在甘南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支援下,通過廣泛調研,與縣鄉溝通、群眾交流,2018年,廟花山村從規劃設計入手,引進 “花廬”民宿品牌,設計、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推進,對村裏17戶民居按照“花廬”民宿品牌要求進行了提升改造。

  馮金秀家,就是這十七分之一。

  為配合“花廬”民宿建設,當地政府打造了10公里的花卉觀賞帶,種植了矢車菊、美國石竹、孔雀草等500多畝花卉和120畝早熟梨、甜杏、啤特果等經濟林。

  馮金秀家的民宿房

  現在,馮金秀家裏有了兩間民宿房,一間大床房,一間標準間。“旅遊旺季的時候,每天都能住滿。”

  “花廬”民宿運營經理蔣賽平告訴記者,廟花山村的民居改造,由公司全額出資,于2019年“一會一節”期間正式營業,目前已接待遊客2.8萬人次,每人平均消費270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廟花山村“花廬”民宿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管理運營模式,每年在給農戶1萬元保底收入的基礎上,按照農戶46%、公司45%、合作社9%的比例對民宿盈利進行分紅。

  馮金秀家的民宿餐廳

  “我雖然不識字,但是也明白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馮金秀笑著説,“現在好多顧客來這裡付款用微信和支付寶,我也學會用微信了,時不時在朋友圈裏曬一下自己家的民宿和特色菜,也是想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的人來我們的民宿住。”

  民居變民宿,一排排青磚黛瓦的二層小樓成了八角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壯觀的花海引得數萬名遊客駐足留念。

  農民變股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去不復返,旅遊産業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著村民們的生活方式,也賦予了廟花村更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