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九一八”事變88週年丨警鐘長鳴,吾輩當自強

2019-09-18 11:32:00
來源:軍報記者
字號

  88年前的今天

  日本關東軍陰謀發動“九一八”事變

  國民黨東北當局

  奉行“不抵抗”政策,保存實力

  消極對待日軍的挑釁

  致使東北三省淪陷

  東北軍官兵被迫流亡關內

  中華民族經歷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

  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8週年

  讓我們翻開歷史的書卷

  銘記這段不可忘卻的過去

  1931年9月18日晚22時20分

  中國瀋陽,北大營以北的野地裏

  日軍滿鐵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

  600余人展開了攻擊隊形

  其任務是在柳條湖鐵路發生爆炸後

  立刻向北大營發起進攻

  就在日軍已經磨刀霍霍之時

  守衛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

  全部兵力超過了8000人

  對即將到來的危險似乎毫無察覺

  不但沒有增加任何防衛措施

  而且日常作息制度也毫無改變

  依舊沉浸在“和平”的感覺中

  隨著南滿鐵路柳條湖段上一聲爆炸

  日軍開始襲擊北大營

  幾個小時後

  僅僅付出25人傷亡的代價

  日軍就輕鬆攻佔了整個北大營

  一切都從北大營開始

  一切都從88年前那個夜晚開始

  最危險的時刻到來

  此後,山河破碎,生靈涂炭

  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

  大半個中國被踐踏

  930多座城市淪陷

  4200多萬同胞流離失所

  美好家園慘遭瘋狂掠奪

  至少20萬慰安婦

  揮之不去的痛苦陰影!

  1000多萬勞工被強擄

  在刺刀下幹活

  每天勞動十幾個小時

  直到被榨幹最後一滴血

  血與淚的記憶,不能忘,不敢忘!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國難當頭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寧教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

  不願華胄倭奴同立於黃海之岸

  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屈辱

  于沉睡中驚醒的中華兒女

  從心底裏發出了“不願做亡國奴”的吶喊

  毅然奮起,英勇抵抗

  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

  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叢林

  從長城腳下到太行山上

  歷經苦難的中國大地上

  不斷匯聚起救亡圖存的滾滾洪流

  最終取得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

  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安不忘戰,忘戰必危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唯有一支時時刻刻枕戈待旦的軍隊

  唯有一群忠於國家、充滿血性的軍人

  才能支撐起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希望

  身為軍人

  更應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歷史的警音

  時刻保持枕戈待旦的備戰狀態

  錘鍊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

  激發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

  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把戰爭的陰影擋在身後

  決不讓悲劇重演,決不讓屈辱重現

  唯此,才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

  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鐵骨錚錚、視死如歸

  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

  今天,我們回望歷史

  不僅要揭露侵略者的罪行

  警示世人勿忘戰爭創傷

  更要從往昔苦難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以更寬廣的視野面向未來

  曾經的苦難不能忘,曾經的犧牲不敢忘

  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

  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這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幾十年過去

  日本當局一直在其

  軍國主義侵略戰爭性質

  戰爭責任問題上遮遮掩掩

  不願作出清晰明確的交代

  不願向受害國人民作出誠摯道歉

  我們決不可在其種種障眼法下,放鬆了警惕

  我們應當銘記

  能打勝仗是軍人的天職

  軍人生來為戰勝

  軍人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贏得戰爭

  更體現在遏制戰爭上

  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

  現實的威脅卻無時不在

  今天,我們比

  歷史上任何時期

  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比歷史上任何時期

  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