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遼寧各界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87週年撞鐘鳴警儀式

2018-09-18 16: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瀋陽9月18日電 (王景巍)紀念“九一八”事變87週年撞鐘鳴警儀式,18日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全面反映了“九一八”事變歷史事件,該館的東墻緊鄰當年的“北大營”,距離日本侵略者所炸毀的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只有800米距離。館藏的大量文物和照片,再現了中國軍民通過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

  18日8時許,中小學師生、老戰士、軍人等各界代表1000余人,聚集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前,殘歷碑上的時間永久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隨後,14位撞鐘手推動鐘槌擊響了廣場西側的“警世鐘”,14響鐘聲回蕩在空中,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抗日戰爭的艱辛歷程,寓意東北淪陷以及中華民族浴血抗戰的14年。

  9時18分,遼寧14個城市上空同時鳴響了防空警報,主要街路上的機動車停駛鳴笛,時長3分鐘,人們以此方式一起參加到紀念活動當中。

  撞鐘鳴警儀式結束後,現場民眾紛紛走進館內參觀,一同感受那段難忘而又悲壯的歷史。

  在隨後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專用郵資首發儀式上,以“九一八”事變歷史事件為題材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異形明信片和《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特種明信片首次公開發行。兩套明信片均使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專用郵資圖,由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李晨設計。

  李晨表示,87年前的今天,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短短4個多月,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鄉親慘遭奴役。發行這套郵資的首要目的是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圓夢中華,同時也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抗戰文化,增添新載體、賦予新內涵。(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