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遼寧做好“三篇文章”(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2019-09-04 10:1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改造升級“老字號” 深度開發“原字號” 培育壯大“新字號” 遼寧做好“三篇文章”(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核心閱讀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6個方面的要求,其中一條就是“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遼寧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堅持從供給側發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3%。  

  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北方重工發佈新型全斷面掘進機,將掘進效率提升5到7倍;大連長興島恒力石化産業園內,80%以上的廢水可重新用於生産;瀋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裏,農業智慧無人直升機X50成功試飛,單架次日作業面積可達2000畝,相當於100多人同時作業……

  行走遼寧,一幅幅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新圖景令人振奮。

  升級傳統産業,追求內涵式發展

  根據電動客車的特點,把渦旋壓縮機由立式改為臥式,減少空間佔用;應用綜合節能環保技術,使冷庫成套工程節能60%……邁上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技術服務的轉型之路,擁有89年曆史的大連冰山集團走出同質化低價競爭、市場需求下滑四五成的窘境,開闢了一片新藍海。

  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今年5月正式投産,成為我國一次性建設的最大石油煉化項目,實現了石化産業向園區化、一體化、高端化方向的轉型升級。

  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企業;沒有夕陽的産業,只有夕陽的産品。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成套化發展,原材料行業提升精深加工水準,大連冰山集團和恒力石化是遼寧傳統産業升級的縮影。

  遼寧工業門類齊全、産業基礎雄厚,創造了1000多個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的第一,誕生了一批大國重器。但一段時間以來,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産業大而不強。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走高品質發展的路子。”遼寧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説。

  産業發展高端化。瀋陽鐵西,總投資30億歐元的華晨寶馬新工廠項目建設正酣。3年後,寶馬首款純電動車型iX3將從這裡下線。德國寶馬集團高層説,未來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的這款寶馬電動汽車都將是“瀋陽製造”。

  裝備製造智慧化。遼寧不斷提升企業智慧化、數字化水準,引導企業建設智慧生産線、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目前已累計完成60個智慧製造示範項目。

  特色消費品規模化。葫蘆島泳裝、佟二堡皮革等産業集群持續壯大;大連櫻桃、丹東草莓、盤錦大米河蟹等綠色優質農産品品牌正在培育……一批區域特色産業的興起,讓遼寧經濟更加五彩斑斕。

  工業生産綠色化。2018年以來,遼寧共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0戶,總數達27戶。每年評選10戶能效領跑者企業,推動工業企業節能降耗。

  目前,全省先進裝備製造業佔比達到56.2%,化工精細化率達到52.7%。鞍鋼、本鋼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産品比重已達85%以上。

  培育新興産業,形成多點支撐格局

  穿戴隔離防護服的技術人員正在採用特殊化學方法,讓硅晶片表面“長”出一層固態薄膜。瀋陽拓荊科技有限公司的超潔凈工區內,一項由企業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成為整合電路製造生産線上的關鍵設備,打破了少數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前些年,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遼寧曾出現“青黃不接”的陣痛。痛定思痛,遼寧積極調整佈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産業,努力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格局。如今,新動能迎頭趕上,創造了遼寧經濟發展的新生機。

  去年,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24個新松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精準互動,驚艷世界。在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構建起未來與科技融合的諸多場景。新松已創造了百餘項機器人行業的第一,産品出口30多個國家及地區。

  機器人産業是遼寧新興産業中的傳統優勢。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瀋陽機器人未來城項目相繼在瀋陽落戶開工。2018年,遼寧省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18%。更多的新優勢,正在遼寧加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伺服器、整合電路産量分別同比增長1.1倍、1.2倍和7.6倍;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291.9億元,增長37.1%。

  位於盤錦高新區的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8年就實現年銷售額近7億元,全球每100顆手機攝像頭馬達中就有6顆來自這裡。

  像中藍電子科技這樣的中小企業得以快速發展,離不開遼寧出臺的“加快民營經濟發展23條措施”和《遼寧省工業高品質發展推薦産品目錄》。優惠政策覆蓋189戶企業生産的284個産品,推動中小企業向“專新特精”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自主掌握核心技術

  地下14米,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起“地下工廠”,高速高精度五軸立式機床正在火熱生産中。機床已成功出口德國,並率先裝備航太、航空等領域。

  “加工大型葉片機的五軸機床,從國外進口需要2200萬元,而自主研發後國內市場價格僅為750萬元。”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于德海説,“創新就是發展的主動權。”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創新發展才能紮下深根。遼寧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從“支撐發展”向“引領發展”轉變。

  “創新發展需要大量的投入,作為初創型企業,各級政府從資金、人才政策、市場對接等方面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援。”無距科技總經理蘇文博説。公司研製的“遼”向量飛行器,獲得了遼寧省科技廳500萬元的重大專項資金支援。

  “研究院院長的收入比我高。”瀋陽鼓風機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説,在集團裏,收入最高的不是領導幹部,而是技術骨幹。在市場導向的創新環境和激勵機制下,近3年瀋陽鼓風機集團先後實現科研攻關283項。

  重點圍繞智慧製造、新材料、潔凈能源三大主攻方向發展12個創新鏈,實施100個以上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每個項目平均支援強度在1000萬元;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瀋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平臺加速建設,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2018年,遼寧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66萬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5%。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遼寧千帆競發。(記者 王金海 趙展慧 胡婧怡 劉洪超)

  責任編輯:桂忠民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