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解讀:從貨幣金融政策實施到投資者權益保護

2019-09-03 11:07:00
來源:金融時報
字號

  高新技術産業和傳統製造轉型升級,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指出,高度重視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傳統産業改造、社會服務等領域和新增長極地區的發展。在李建軍看來,這意味著金融機構要加大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探索智慧財産權質押、供應鏈融資、創新創業金融債券,以及股權基金、産業基金等債權和股權融資等多種方式,拓寬高新科技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提高製造業金融服務水準。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如果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要解決資本金問題,所以金融委會議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溫彬説,目前來看,主要通過優先股、永續債等方式進一步夯實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的資本實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而要有針對性地增加對中小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支援,還要建立“能貸、願貸、敢貸、會貸”這樣一套長效機制,特別是如會議所提,要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從而提高金融機構對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積極性,使金融機構真正實現支援實體經濟的目標。

  在通過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機制保障方面,會議指出要提高金融體系的適配性。溫彬解讀稱,銀行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體系,目的就是實現適配性。“過去我們金融機構可能在戰略、定位、産品服務方面比較雷同,現在要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所以金融供給要和金融需求相匹配、相適應,這也是銀行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會議還強調,要使資本市場真正成為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助推器”。宗良就此認為,我國金融市場改革要統籌考量,而資本市場又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它的定位也非常清晰。因此,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堅持穩中求進,通過一系列措施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韌性和服務能力。

  “未來除了間接融資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之外,資本市場改革將會持續深化。”李建軍相信,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和市場生態將日益完善,資本市場的活力將被進一步激發。

  除了服務實體經濟和深化改革等宏觀政策措施,金融委也更重視對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連平認為這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金融市場才能有各方持續不斷參與、更多資金加入的良好局面。“所以我覺得金融委明確提出要大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一思路是非常正確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