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軍事比賽—2019”中國賽區4項賽事圓滿收官——賽出戰鬥力 擴大“朋友圈”(強軍之路)

2019-09-01 11:2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戈壁硝煙起,群英聚梨城。經過12天的比拼,“國際軍事比賽—2019”庫爾勒賽區4項賽事日前圓滿收官。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4大洲12個國家的500多名軍人,在大漠戈壁同臺競技、激烈角逐,為全世界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軍事盛宴。此次比賽,中國參賽隊共奪得12個單項第一、4個團體第一,囊括了庫爾勒賽區4個項目的所有金牌。

  國際軍事比賽是俄羅斯國防部主辦的一項國際性軍事賽事,中國軍隊自2014年起連續6年應邀參賽,2017年首次承辦比賽。

  今年是陸軍連續第三年承辦國際軍事比賽,與往年相比,今年賽事規模進一步擴大,運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保障水準進一步提升,融合辦賽進一步拓展。各國軍人在同一舞臺切磋技藝、增進友誼,這場比賽的吸引力影響力逐年提升。

  “掰手腕”與“手拉手”

  “拿到冠軍只是起點,我更在乎的,是將來在戰場上‘勝利’。”比賽結束,“安全環境”項目參賽隊員、年僅21歲的甘建超面對採訪道出心聲。第一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的他,與戰友密切配合,包攬了“安全環境”項目單組賽、射擊賽和接力賽3項冠軍。

  透過獎牌,放眼實戰。甘建超的話體現了參賽隊員們心中那份難能可貴的清醒:賽場奪金固然重要,戰場制勝才是最終目標。

  賽場連著戰場。如何讓參賽經驗服務未來作戰?陸軍辦賽領導小組的成員們講起了參賽辦賽的“硬規矩”:承辦和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秉持開放自信、互學互鑒、實戰實訓、合作共贏等理念;杜絕訓練比賽“兩張皮”,不搞比武“專業戶”;不參加內容老舊、缺乏實戰性和以非作戰人員為主的比賽項目……

  “把外軍有用的作戰經驗學到手,比奪得幾個第一、取得幾個獎牌更有價值。”通過國際軍事比賽培養訓練人才、提高部隊戰鬥力,已經成為中國軍隊參賽辦賽的重要課題。

  “我們在與外軍共同訓練時,從他們身上看到離打仗很近的東西,有些是訓練理念,有些是實戰化的意識。”適應性訓練期間,“蘇沃洛夫突擊”項目中方領隊丁曰磊一直沉在一線,感觸頗深:“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感受到,這些東西我們查閱再多的資料也研究不出來。”

  在同臺競技中取長補短,在互相較量中增進友誼,也是開展國際軍事比賽的應有之意。

  “晴空”多能賽前夕,烏茲別克領隊埃爾加舍夫上校專門請來中方教練員、下士何麗孟為本國隊員傳授導彈操作技巧,幫助他們糾正了導彈上肩不穩、瞄準景況不確實等痼癖動作。最終,烏茲別克在“晴空”項目比賽中取得了綜合賽單項第二名、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

  “既要重成績、與對手‘掰手腕’,又要講友誼、與大家‘手拉手’。”賽事綜合計劃組組長韓劍告訴記者,他們專門挑選技術精湛的“金牌教員”,通過理論授課、實地操練、相互交流,幫助外軍隊員熟練掌握武器裝備操作技能。

  “堅持開放包容的姿態、熱情熱忱的態度、週到細緻的服務。”賽事新聞發言人廖燕靈説,承辦國際軍事比賽,不僅促進了我軍組訓觀念、作戰思維向實戰化邁進,也使各個國家和軍隊的友誼橋梁更加牢固,在“掰手腕”與“手拉手”中進一步深化了合作交流。

  “國際范”增強擁軍情

  連續三屆國際軍事比賽的舉辦地新疆庫爾勒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因盛産香梨而聞名全國。這三年夏季,數以萬計的遊客涌入“絲路梨城”,親身感受軍事比賽的獨特魅力。

  “不僅能領略庫爾勒城市風光,還感受了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家住江蘇徐州的李國柱夫婦今年剛退休,前兩年一直在網上關注國際軍事比賽,也因此知道了庫爾勒這座城市。今年他們專門坐飛機趕來,一連看了三場比賽。他們説,這次旅途既放鬆了身心,也振奮了精神。

  一場比賽讓庫爾勒的夏天有了“國際范”,當地市民也當起了宣傳員,爭相為家鄉代言。

  “以前邀請我們做客的理由是‘香梨熟了,過來吃梨子’,今年變成了‘軍事比賽開始了,快來看比賽’。”來自湖南懷化的中學教師向志宏談起大學同學黃錦,笑得合不攏嘴。大學畢業後,黃錦回到庫爾勒定居,聽説今年國際軍事比賽還在庫爾勒舉辦,他一口氣動員了5位昔日同學到新疆看比賽。

  國防促進地方發展,地方支援國防事業。作為比賽舉辦地,在三年的參與辦賽中,巴州和庫爾勒黨政機關各部門在擁軍方面形成了新合力。

  記者從辦賽領導小組了解到,由於比賽場地設在偏僻的大漠戈壁,保障難度極大。今年巴州成立了9個專項工作推進小組,由9名黨委常委分別牽頭負責,會同周邊縣市合力解決用水、電力、通信、交通、安保、品質監督等問題,確保比賽全程順利進行。

  近3年來,巴州以賽事為契機,建立了完善的軍地聯動機制,研究解決雙擁共建中的困難問題,先後出臺《駐州部隊和現役軍人及軍嫂獎勵實施辦法》《自治州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細則》等系列文件規定,提升軍人軍屬光榮感自豪感,讓擁軍工作再上新臺階。

  國防教育的好“課堂”

  在“晴空”防空導彈兵多能賽的裝備展示區,一輛輛坦克、一門門火炮、一台臺步戰車整齊排列,吸引不少群眾參觀留影。

  “開戰車的感覺太棒了。”從坦克駕駛室走下來,8歲的深圳小學生夏鵬程興奮地説:“長大了我也要當兵,當一名坦克兵。”

  “群眾關注的目光在哪,就把國防教育的課堂延伸到哪。”辦賽領導小組副組長黨增龍説,國際軍事比賽不僅是群眾了解軍營的窗口,也是展現軍人風采的舞臺、開展國防教育的陣地。

  記者從辦賽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2017年首次承辦國際軍事比賽時,各級還曾經為觀眾人數少而擔憂,而今年卻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新景象,不得不加放大批馬扎凳供觀眾使用。

  走近才會了解,了解才能認同。今年,庫爾勒賽區4項賽事的比賽場地不僅增加了觀眾坐席,還分別設有裝備展示區,觀賽群眾可以通過體驗了解裝備知識,增強國防意識。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際軍事比賽全程,現場觀賽人數達到12萬人次,網上觀看直播人數1.4億人次,評論點讚6000多萬條(次)。許多觀眾近距離感受到了新時代陸軍官兵的真實風采、過硬的軍事素質,為隊員們展現的軍人氣質所折服,紛紛為他們點讚。

  “從以前的‘小米加步槍’到如今的‘大國重器’,這麼多先進的國産裝備讓人熱血沸騰,我為祖國和軍隊感到驕傲與自豪。”採訪中,一名當地觀眾表達出這樣的感受。

  激發國防情,付出真行動。“今年報名參軍的人數是上級分配名額的14倍,超過去年的10%,達到歷史新高。”在國際軍事比賽的影響下,庫爾勒市這幾年呈現出明顯的“徵兵熱”。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賽場專設的文化館前,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觀眾與文化館工作人員齊唱《我和我的祖國》,深深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來自尉犁縣的維吾爾族大叔麥合木提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自豪!”

  (張聖濤李夢奇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