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與深圳上演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雙城記”

2019-08-21 10: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經濟觀察)上海與深圳上演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雙城記”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題:上海與深圳上演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雙城記”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就在兩天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佈。三天內兩大動作,不僅為滬深兩座城市勾勒出未來發展藍圖,更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定下方向。

  築起改革開放高地

  一個是近代以來外界接觸中國的重要窗口,一個是新中國主動擁抱世界的試驗田,改革開放基因深埋在滬深兩地骨子裏,更是其未來發展著力點。

  從早年浦東開發開放,到如今設立自貿試驗區、舉辦首屆進博會、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等,上海一直走在開放前沿。剛揭牌的上海自貿區新片區亦將繼續承擔為擴大開放探路的使命,它將選擇部分重點領域,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

  曾一肩挑起經濟特區“發展急先鋒”重擔的深圳,過去數十年裏則依靠一批極具引領性、突破性的先行先試政策,催生出高度競爭和富有活力的市場化機制,從一座小漁村拔地而起為大都市。此番成為先行示範區後,深圳將繼續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等領域率先行動。

  從“敢闖敢幹”的先行先試,到為全國“打樣”的示範引領,上海與深圳正築起輻射中國、面向世界的改革開放高地。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看來,這意味著相關發展政策既要符合當地實際,又要將其經驗制度化、法制化,使之具有普遍價值,適合全國學習推廣。

  引領區域發展大潮

  在當前中國區域發展大潮中,上海和深圳不落人後。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李峙屹認為,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設立將充分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帶動新一輪區域一體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作為長三角一體化核心城市,上海在進一步改革開放和一體化建設下,將與長三角各地區實現有效分工、産業協同,引領和帶動整體城市群高品質發展。

  深圳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被認為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上的又一閃亮增長極。中國官方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不斷提升對港澳開放水準等。外界認為,體制與創新紅利疊加將令深港兩地要素流通更加順暢,區域協同性亦有望隨之提升。

  從滬深兩地發展路徑不難看出,如今的中國經濟空間格局,在經歷多年地方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後,正朝著市場主導型的區域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可以預見,區域經濟整合、區域協調發展,將成為推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支柱力量。

  求解發展突出難題

  一個是老牌重鎮,一個是後起新銳,面對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上海和深圳也面臨不同挑戰。

  今年上半年,上海GDP規模約1.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5.9%,較去年全年回落0.7個百分點;深圳GDP規模為1.21萬億元,同比增7.4%。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暢分析説,上海GDP總量較深圳似有優勢,但二者增長勢頭已出現分化。上半年上海GDP增速回落主要受第二産業拖累,反映出其對汽車等成熟産業過分依賴。經濟能否真正轉型升級,是關係其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

  而對深圳來説,經濟增長似乎從不用為“速度”二字擔憂。據統計,從1979年到2017年,深圳GDP年均增速高達22.4%。但如何讓經濟社會各領域齊頭並進,是深圳需要思考的問題。例如,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就日益對其創新發展和人才培育形成掣肘。

  從轉型升級到協調發展,事實上滬深雙城如今面臨的挑戰,也正是中國發展現狀的縮影。發展中的問題終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人們期待上海和深圳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和智慧為此找到答案。(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