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創新為魂、守為民初心,在深圳見證改革開放的精神力量

2019-08-04 17:06: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精神的力量 新時代之魂”】

  編者按: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精神的力量 新時代之魂”網路主題宣傳活動於7月16日啟動。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路新聞資訊傳播局(網路理論傳播局)主辦,光明網聯合浙江、河南、重慶、江西、深圳等地網信辦共同承辦,中國社會科學網提供理論支援。將推出系列沙畫、短視頻、專家解讀文章、圖文報道等,挖掘和弘揚“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焦裕祿精神”“紅岩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太精神”等偉大精神的內涵,彰顯“中國精神”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改革開放精神與普通創業者有著怎樣的聯繫?保持創新型發展的關鍵是什麼?黨群服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又有著哪些創新實踐?懷著這樣的疑問,7月21日,“精神的力量 新時代之魂”網路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深圳,記者得以親身感受這座具有活力四射創新之城,如何將改革開放精神融入黨群建設與創新創業的日常之中,領略其創新、奮鬥、為民、務實的精神特質。

  以創新為魂:改革開放精神已融入每個人的血液

  大潮起珠江,作為改革開放精神的探索者,開拓進取、創新務實是深圳的鮮亮標識。在這裡,無數創業者用自己的創新與奮鬥,共同詮釋著改革開放的精神內涵。

  楊智是一家深圳創業公司的首席市場行銷官(CMO),他的鷹火微蜂創業團隊位於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自入駐青年夢工場以來,當地政府為他提供了諸多優惠政策,涉及租金、稅收、市場推廣、人才引進、員工生活等方方面面。據楊智介紹,前海依託夢工場搭建的集參觀、實習、就業于一體的平臺,時常接待來自各地的參觀團隊,為公司帶來了很好的展示推廣機會。為更好地吸引、服務來深創業的年輕人,青年夢工場還專門在園區內建造了人才公寓,為每一位創業者提供便捷宜居的生活環境。

  “深圳在政策支援、資源對接、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楊智對這裡的工作和生活氛圍很滿意,“夢工場為我們提供的人才公寓,還會經常舉辦創業沙龍、創業論壇等,住著這裡的都是創業者,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參加文娛活動,很開心。”空閒時間,楊智喜歡約上朋友一起騎車到一公里外的“前海石”海邊公園。在這些年輕人的眼裏,“前海石”公園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改革開放再出發”號召的地理坐標,更是深圳饋贈給他們良好創業機會和生活體驗的濃縮寫照。“改革開放再出發”,在這裡早已化為尋常,融入到每一個深圳人的血液裏。

  同楊智類似,魏星也是幾年前離開家鄉,來到深圳打拼的大批年輕人之一,現在她的身份是比亞迪汽車公司的品牌傳播總監。拼著湖南人一股“拼”的闖勁,她和她所在的公司在這座城市站住了腳,並且越走越開闊。

  “技術為王,創新為本”是比亞迪的經營理念。截止2018年底,比亞迪公司技術人員超過30,000人。截止2019年6月,比亞迪集團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6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超過1.7萬項。2015年12月,《網際網路週刊》發佈了2015年中國智造100強排行榜。華為、中興、比亞迪位居榜單前3名。

  近年來,牢牢抓住新能源交通得到推廣的契機,憑技術創新起家的比亞迪公司作為新能源整體方案開創者,積極推動全球電動化進程,已經由産品輸出,上升到“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輸出,甚至是新能源汽車標準和戰略輸出,並積極參與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能源車標準制定。

  守為民初心:改革開放關乎每個人的幸福感

  發展是為了人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改革開放精神的題中之義。對於一座城市而言,黨的堅強領導是實現其持久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對於城市居民而言,基層的黨群服務品質是決定其幸福感、獲得感的直接因素。

  深圳市龍華區北站社區黨委書記何新生,一直以來都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如何把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做到實處?“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人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謀求幸福生活,這才是本質意義的黨建,也是我們黨的初心。”作為一個普通社區的基層幹部,一個大城市裏最小的書記,何書記是這麼講的,也是這麼做的。

  去年3月,張瑩瑩創建的“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搬進了嶄新的辦公室,這位每天坐著輪椅來上班,卻始終面帶微笑的創建人,終於為她心心唸唸的關愛殘障事業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家。在此之前,“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曾一度因高昂的租金而入不敷出,隨後正是在北站社區黨委的幫助下,輾轉“黨群服務中心”等多個地方,最終才順利入駐由街道創辦的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9月,北站社區收到一封感謝信,寫信的劉女士曾在病危時撥通社區的求救電話,隨後在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從募集善款到心理輔導,再到發起愛心接力活動,身患骨髓癌的劉女生正是在北站社區的關懷下,一步步戰勝病魔,完成了從臥床不起到生活自理的奇跡。11月,廖女士帶著兒子小峰親自前來社區工作站道謝,原來,為了幫助小峰實現籃球夢,何書記在小峰的小區裏四處尋找空地,竟然通過民生微實事立項、實施,搭建起半個籃球場,還專門在城中村開展青少年籃球培訓,小峰成為了第一批參加培訓的成員……像這樣溫潤人心的感動瞬間,在北站社區時時發生。心裏裝著每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個體,裝著“城中村熙熙攘攘的煙火氣”,何新生為民、務實地做好黨群服務工作,詮釋了“為人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謀求幸福生活”的初心。

  改革開放精神,是關於國家實現經濟巨大飛越的宏大敘事,更關乎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每個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北站社區雖小,黨建事務雖微,卻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生動折射著改革開放精神的溫暖光輝。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天,中國正迎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浪潮,將繼續發揚改革開放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朝著高品質發展的美好未來奮勇邁進。

  (光明網記者武鵬飛、李澍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