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退款要先貸款買禮品卡?專家稱網購詐騙中網購平臺應擔責

2019-08-16 09:14: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網購新騙局 退款要先貸款買禮品卡?

  受騙者涉及20多個省市金額數百萬 專家稱網購詐騙中網購平臺應擔責

  近期,在全國20多個省市,不少消費者遭遇了網購詐騙。騙子在從不法渠道獲取到消費者的網購資訊後,以退貨“網購賠付”為藉口,先誘導消費者從網貸平臺貸款,隨後在噹噹網購買禮品卡,央視財經的報道顯示,警方近期接到的類似報警總金額高達600萬元。

  專家表示,網購平臺如果沒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就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也要承擔責任。

  回應

  遇投訴會凍結嫌疑禮品卡

  不少受害者向記者表示,在報警後,他們立刻聯繫了噹噹網客服詢問錢款去向,並希望對方能對相關的賬號予以凍結。不過,噹噹網客服卻稱,無法提供“禮品卡”消費去向。

  對此,噹噹網副總裁闞敏表示,如果顧客投訴,噹噹網會立即凍結嫌疑的禮品卡。噹噹網風控團隊如果掃描訂單時,發現有大金額的禮品卡被使用,購買的是容易倒手的商品,也會先終止交易,確認不是欺騙行為才會再給顧客發貨。

  噹噹方面還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噹噹近期向公安局舉報,並配合抓獲了幾名詐騙者。

  對於“禮品卡詐騙”多發于噹噹網一事,噹噹網回應北青報記者表示,禮品卡牽扯詐騙,其實在噹噹網發生得並不多。“除了噹噹的欺詐防範有系統和快速人工干預,商品類別也決定了噹噹是網路盜竊的低發地帶。噹噹的商品以圖書為主,金額低,在市場上再次倒賣的變現能力差。”

  噹噹網市場部表示,儘管不多,但消費者還是要注意此類詐騙套路。

  追責

  網購平臺若明知故犯需擔責

  網購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什麼責任?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告訴北青報記者,首先要看網購平臺有無洩露消費者的個人資訊,是否採取了必要措施防止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為消法明確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資訊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陳音江還表示,噹噹網如果沒有明顯過錯或未履行相關義務,則不應該承擔責任,但如果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安全專家還表示,在該事件中,禮品卡成為騙子的提現工具,噹噹網所宣傳的風控機制在該事件中並未觸發,説明噹噹卡的安全系統需要調整,便於儘快發現異常交易。目前,受害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存好證據,協助警方調查,而噹噹網也有義務配合警方破案。

  文/本報記者 溫婧 統籌/余美英

  以賠付為藉口 誘導網貸購卡

  ①受害者接到自稱“快遞客服”的電話

  ②“快遞客服”表示,網購商品在運送途中損毀,公司將進行雙倍理賠

  ③雙方核對了收貨人資訊、物流單號等資訊

  ④“快遞客服”稱受害者信用分低,理賠款不能直接退至賬戶,需提高分數

  ⑤受害者于網貸平臺貸款,並下載另一網購平臺App

  ⑥用對方提供的賬號和密碼,將貸款用於購買禮品卡

  ⑦禮品卡被對方消費,受害者損失錢財

  安全提示

  消費者應多了解網購常識

  一位業內安全專家對北青報記者表示,一般利用禮品卡詐騙的,多為“刷單詐騙”,只不過在此次事件中,消費者被騙的金額巨大。該專家表示,在該事件中,消費者輕信了對方,主動按照對方的提示在多個網貸平臺貸款,還用對方給出的網購平臺賬號、密碼登錄,其實是用戶洩露了關鍵資訊,否則事件的性質就是盜竊,而非詐騙。

  消費者網購資訊如何被騙子得知?上述專家表示,商家可能被入侵,此外也可能是快遞洩露了用戶資訊和購買商品資訊,這與快遞公司的系統或管理有關。

  在法律上,除非在商家故意洩露客戶資訊,又有證據的情況下,消費者才可以追究商家的責任,因此,受害者自身的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王曉偉表示:“如果在網購平臺上退款,必須要在平臺上進行,這是常識。但騙子會要求被害人到平臺以外的其他渠道去進行退款。在遇到各類異常情況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多結合常識,就有可能避免被騙,能夠迅速地識破這個騙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