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政治局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重點在哪?

2019-08-04 12:4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雖然經濟數據呈現出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事實上我國仍然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政策部署以經濟轉型為重點,通過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釋放微觀主體活力,擴大內需,提升産業鏈水準。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調宏觀政策要穩。這次會議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可以看出中央的鮮明態度,要將“房住不炒”堅持到底。

  事實上,房地産市場自年初出現“小陽春”後,近來已逐漸平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57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在房企可能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強調“不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旨在保持政策的穩定性,構建房地産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是強調要聚焦實體經濟發展。一方面是深挖內需潛力,穩定製造業投資。既然不把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工具,那麼適度擴大國內需求,發展實體經濟就是當務之急。所以,此次穩投資的重點是穩定製造業投資。雖然當前我國製造業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強、産能落後現象明顯。為了促進製造業發展,這次措施制定得也比較具體,包括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採用多種方式擴大消費。

  另一方面也提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把握好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當然,這也意味著未來金融行業的“巨變”還會繼續。

  這次會議也同樣強調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抓好科創板將有效促進我國科創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三是強調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會議指出,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落細”意味著未來將更關注政策的落實,加力提效的意味明顯。“流動性合理充裕”,説明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相對寬鬆,有望通過(定向)降準力促低成本的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總體來看,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著重強調經濟轉型,而相關具體措施的落地,將有利於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