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稿:70年崢嶸歲月稠——海外看中國今昔談

2019-07-24 10:2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70年崢嶸歲月稠——海外看中國今昔談

  新華社記者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新中國從長期戰亂、一片廢墟上起步,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經過幾代人艱苦奮鬥,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影響力與日俱增,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回顧70年發展歷程,海外專家學者盛讚中國國家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

  70年前,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個嶄新的中國從此屹立於世界東方。這不僅對中國,也對世界有著重大意義。

  柬埔寨貝爾代國際大學教授約瑟夫馬修斯評價説,70年前,中國共産黨帶領和團結中國人民通過不屈不撓的鬥爭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偉大的歷史事件,改變了亞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漢學家狄伯傑表示,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被大國欺壓、被迫割讓領土和簽署不平等條約的屈辱時代。從此,中國開始在國際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恢復了中國人民的尊嚴。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馬科斯皮雷斯指出,新中國的成立讓那些依然處於帝國主義壓迫下的人民看到了希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迅速穩定了全國經濟、社會和安全形勢,並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

  狄伯傑説,新中國在衛生教育、土地改革、科學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許多里程碑式的成就,為後來的經濟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皮雷斯認為,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人們不能忘記之前幾十年打下的基礎,因為保證國家主權是一切社會變革的基礎。

  實行改革開放,迎來經濟騰飛

  1978年,中國共産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此後,中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海外專家對此都有切身感受。

  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學者、曾任古巴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的何塞羅瓦伊納對深圳在改革開放中的發展印象深刻。他説,1980年他以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駐華記者身份第二次來到中國時,恰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從那時以來,深圳由小漁村變成大都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柬埔寨亞洲願景研究院院長強萬納裏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是扶貧方面的成就令他印象最為深刻。“中國減貧事業所取得的成就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南非大學非洲復興中心研究員沙德拉克古托説,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通過工業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逐漸轉變為世界工業巨人,這著實令人驚嘆。

  外國專家不僅盛讚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對中國改革開放提供的有益經驗給予高度評價。

  秘魯秘華文化中心主席陳路認為,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證明中國所選擇的發展道路符合本國國情。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倪寧靈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啟發了古巴和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實施改革,中國的發展模式也啟發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

  肯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專家蓋裏雄伊基亞拉表示,中國在實施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教條、重實踐,中國的實踐證明了制度創新的重大意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進入新時代,邁向美好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提出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實施一系列新的發展戰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進入新時代。

  皮雷斯指出,中共十八大對新時期發展形勢做了充分考慮,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中國將經濟發展引擎轉變為國內市場和創新,勞動者收入有了顯著提高,同時社會福利得到加強,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

  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皮埃爾皮卡爾説,中共十八大後,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和社會問題的挑戰,中國不斷深化改革,社會變得更加繁榮、公正、現代和平衡,更具環保意識和創新意識。

  羅瓦伊納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反腐鬥爭讚賞有加,認為中國領導人採取實際行動反腐倡廉,建立長效反腐機制,不斷獲得民眾信任。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稱讚中國過去幾年在醫療衛生領域取得的成就,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建立起全面的醫保體系,取得了很大進步。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最能體現中國發展成就的一項舉措。他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會帶動中國國內的發展,更會改變世界經濟空間和商品流動狀態。

  展望未來,海外專家普遍對中國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認為中國一定能取得更多成就,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狄伯傑認為,中國將繼續推進改革,新的生産力將得到釋放,減貧和城市化將再上新臺階。

  伊基亞拉認為,中國今後數十年仍會保持當前的發展軌跡。他期待中國與非洲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加強合作,引領發展中國家協同發展,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皮雷斯相信,到新中國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國將成為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社會公正、科技發達的國家,中國的發展也將為世界提供新的發展路徑。(執筆記者:劉讚、劉健;參與記者:毛鵬飛、胡曉明、趙焱、陳威華、朱婉君、荊晶、張國英、任珂、楊臻、徐永春、長遠、楊士龍、王晨笛、李碧念、鄭世波、姜俏梅、朱東陽、胡友松)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