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員幹部如何“識變”“應變”“求變”,習近平提出這些要求

2019-07-24 08:3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7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強調,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初心不變的定力、沉著應變的智慧、主動求變的勇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面對變局,廣大黨員幹部應主動增強本領,勇立時代潮頭,適應變化,把握變化,駕馭變化,在實幹中踐行為民初心。

  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發點,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有利於提升群眾獲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優先抓好落實。要推進改革成果系統整合,做好成果梳理對接,從整體上推動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9年7月5日,出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因勢利導、統籌謀劃、精準施策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形勢正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改革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因勢利導、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在防範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問題上出實招硬招,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019年5月29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防範政治風險能力

  “於安思危,于治憂亂。”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就是要告誡全黨時刻牢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新形勢下,我國面臨複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變為政治風險。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防範政治風險能力。

  ——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堅決破除條條框框、思維定勢的束縛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決破除條條框框、思維定勢的束縛,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強系統整合,繼續抓好國資國企、民營經濟、商事制度、社會信用、人才發展、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改革舉措的完善和落實,放大改革綜合效應。

  ——2018年11月7日,在上海考察時強調

  保持清醒頭腦、加強工作、妥善應對

  我們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出現積極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是好的,經濟供求關係正在發生實質性變化,企業預期和市場信心逐步好轉,經濟發展動力增強,對全球經濟復蘇起到重要拉動作用。更重要的是,新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政府和企業行為正在發生變化。同時,雖然經濟發展取得很大成績,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運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加強工作、妥善應對。

  ——201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髮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

  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調研時強調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