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揮“旗幟”作用 助力脫貧攻堅

2019-07-14 16:48: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近日,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使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每個支部都成為黨旗高高飄揚的戰鬥堡壘。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所謂關鍵,“全面”是重點,要求我們不留死角地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不讓一個人掉隊。這就要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做人民公僕、時代先鋒、民族脊梁,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實際行動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

  當脫貧攻堅的“領頭羊”。黨員幹部要把脫貧攻堅的重任擔起來,脫貧攻堅越往後困難越多、挑戰越強,會面臨“造不出血”“輸不進血”的窘境,“吃政策”“不願脫貧”的現象時有發生。要破解這些問題,黨員幹部拿出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決心,需多深入群眾,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合力摘掉“窮帽子”。一方面,給扶貧對象精神上補鈣、意志上充電,在思想上下功夫,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多開展類似“比幹勁奔小康”的活動,在爭先恐後的脫貧風氣下,讓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真正把為民服務融進脫貧攻堅的每一處細節中。

  當産業發展的“領路人”。精準扶貧,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是關鍵。這就需要黨員幹部立足當地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讓脫貧“特色”成為致富“亮色”。時代楷模黃文秀駐村扶貧,帶領群眾摸索併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産業——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這些産業,如今已成為百坭村的支柱産業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2018年,江蘇睢寧縣53個省定和47個縣定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電商扶貧是該縣一大亮點。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只有通過源源不斷地造血,才能既“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也“善治未病”“固本強元”。

  當苦幹實幹的“奮鬥者”。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貧困村有村組黨員幹部,有大學生村官,還有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這些處在“最前線”的黨員幹部,精神狀態和幹勁怎麼樣,直接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局。要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消除絕對貧困,仍然任重道遠。脫貧攻堅不讓一個人掉隊,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需要黨員幹部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幹實幹,以“夙夜在公”的精神,邁出步子,甩開膀子,撲下身子摸實情,紮下根來找“藥方”,彎下腰去“挖窮根”,鄉親們的生活才會越過越紅火。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面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人民福祉和國家長治久安。“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趕考路上永遠不忘的初心。初心在紮根困難群眾中堅毅博大,恒心在奉獻群眾中歷久彌堅,發揮黨員幹部的“旗幟”作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用滿腔熱忱和辛勤汗水澆灌出貧困群眾的幸福之花,我們一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蘇喻)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