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看長江之變】江西上猶打造治山治水與治窮致富“雙贏”樣本[全景新聞]

2019-07-13 11:03: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贛州7月12日訊(記者 宋雅靜) 11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長江之變”網路主題活動媒體一行走進江西贛州上猶縣,通過園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通過提升生態“顏值”,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和生態産業蓬勃發展,見證上猶治山治水與治窮致富的“雙贏”樣本。

  碧水潺潺的蜿蜒小河、乾淨整潔的河邊遊步道、漫山碧綠的茶山……盛夏,徜徉在國家級生態鄉鎮——梅水鄉園村,群山如黛,一棟棟白墻黛瓦的客家民居簇擁在山腳,一撥撥遊客在此盡享荷塘美景、激情漂流、果疏採摘等……記者一行于綿綿細雨中穿梭在這美麗的鄉村中,著實被“美醉”了。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園村生態清潔小流域成為江西省第一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通過治山、治水、治污“三治同步”和治山保水、疏河理水、産業護水、生態凈水、宣傳愛水“五水共建”,園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不僅提升了生態“顏值”,還推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實現了治山治水與治窮致富的“雙贏”。

  治理需要耐性,過程需要堅持。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上猶堅持治山、治水、治污“三治”同步,全面實施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以及上猶江陡水流域綜合治理、水源涵養工程等項目,構築起沿江沿河污水處理、農村面源垃圾治理、生態岸線修復、水源涵養林保護等四道生態屏障。在具體項目實施中,堅持不讓一戶水上人家留在庫上、不讓一家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流入湖泊、不讓一塊施工開挖的山體裸露、不讓一片白色污染物漂在湖面、不讓一個養殖企業落戶禁養區等“五個不讓”,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農村生活污水、農村河道淤堵、農村面源污染,從源頭上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飲用水源。

  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上猶的響亮名片,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1.4%,接連摘取了“中國天然氧吧”、“全國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全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先進單位”等榮譽。

  立足生態優勢和産業基礎,上猶縣重點發展茶葉、油茶、花卉苗木“兩茶一苗”以及蔬菜、生態魚等農業産業。目前,全縣共有36個千畝以上的農業産業基地,茶園面積10.11萬畝、油茶面積34.8萬畝。按照“接二連三”的思路,該縣推動農業和生態旅遊融合發展,實施“生産標準化、産品品牌化、基地景區化”改造,加快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推動現代農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目前,一批現代農業莊園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興起,僅猶梅線開心農場鄉村旅遊産業帶發展了100多家生態農莊和採摘園。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在採訪中了解,依託生態優勢和旅遊資源稟賦,上猶按照“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建設”的理念,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建設。精心打造“一條魚、一幅畫、一杯茶、一塊石、一列小火車”生態旅遊“五張名片”,重點發展生態魚、油畫、觀賞石、溫泉、森林小火車等生態旅遊拳頭産品。

  此外,上猶在工業發展向“綠”轉上重點發力,大力發展以物理加工為主的玻纖新型複合材料産業,同時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項目,大力推廣運用節能環保等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近年來關閉和搬遷了137家污染企業,拒絕了160多個對環境有破壞或污染的産業項目落戶。

  據介紹,為了昂起産業龍頭,上猶縣打破常規引入基金、股權、設備租賃等新型運作方式,投資22.4億元的玻纖龍頭企業元源新材實現點火。短短幾年,規模以上企業從6家就迅速發展到24家,主營業務收入保持35%以上的增長,獲批“中國玻纖新型複合材料産業集群發展示範基地”,生態工業成為引領上猶發展的“強力引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