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新讓金融服務更“貼地氣”——新華社記者年中經濟調研採訪札記之七

2019-07-13 09:5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題:創新讓金融服務更“貼地氣”——新華社記者年中經濟調研採訪札記之七

  新華社記者張千千、李延霞

  傳統廠房內,工人們揮汗如雨,將一打打線圈小心翼翼地纏入電機組件的卡槽中,線圈不能纏錯、不能破損,每個組件上都有幾十個卡槽需要處理。這一車間中,絕大部分生産流程需要人工完成。而另一間在建的廠房中,安放了一條條全新的自動化生産線,機器人正待啟用。

  這兩間廠房都屬於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傳統廠房已經使用多年,現代化的新廠房則是不久前借助興業銀行發放的4000萬元項目貸款建設的。“現代化生産線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銀行的支援一下子減輕了資金的壓力!”總經理盧友文説。

  記者走訪多地調研發現,企業乃至個體戶對於資金的渴求強烈,普惠金融正為企業帶來源源活水,澆灌出實體經濟之花。

  資金的短缺不僅給小微企業帶來困境,對農戶也有很大影響。雖然農戶的貸款額不高,但小小一筆貸款就能給他們的生産和生活帶來大的改善。

  福建古田縣農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社員陳秀訪在村裏有自己的房子和銀耳標準房,還投資興建了棉籽倉庫,但這些基礎設施原先都不能用來抵押貸款。“週轉不來的時候,只能找親戚朋友給我擔保貸款。”他説。

  針對農業貸款抵押擔保難的情況,福建省古田縣農信社與合作社推出了“兩權”抵押貸款模式,農戶可將自己的農村宅基地、食用菌標準房、果林地、廠房、加工設備等資産反抵押給合作社,合作社再為社員的貸款提供擔保。

  在“兩權”抵押貸款模式下,陳秀訪把自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給合作社,獲得了貸款50萬元。

  抵押難問題並非農戶獨有,很多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科技類企業也備受困擾。他們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財富”——技術與智慧財産權並不是傳統的抵押物。

  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産工業檢測儀為主的科技類企業,利用農業銀行提供的專利質押擔保的貸款産品,企業盤活了無形資産。公司副總經理曲魯傑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額達到1億元左右,接近去年全年的水準,這受益於金融創新的力量。

  企業融資過於依賴抵押擔保,銀行因此被詬病為“當鋪”。但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這背後是銀行對資訊不對稱、風險難把控的擔憂。“一些小微企業的財務報表不完善,有的甚至是為了貸款做出來的。”農行廣東順德分行副行長馬紅櫻説。

  如何在服務小微企業、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時控制不良率,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的方向。

  ——以豐富多元的金融服務精準供給小微企業。

  浙江臺州之所以成為我國民營經濟、小微企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不是因為小微企業偏愛這裡的水土,而是臺州銀行、泰隆銀行、民泰銀行等幾家當地城商行多年來不斷探索,吸引小微、扶持小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臺州經驗。

  臺州經驗體現為對小微企業需求的精準供給。臺州銀行行長黃軍民介紹,臺州銀行努力讓客戶經理成為行業的專家。黃岩北洋支行瓜果行業拓展部的客戶經理常年奔波于瓜田,漸漸成為瓜果種植行業的專家,他們到地裏一看就能算出瓜農本季收成,因此對需求與風險的把控胸有成竹。

  在深耕服務小微這條看似“風雨交加”的路上,臺州銀行的不良率始終沒有超過1%。2018年,臺州銀行本身沒有核銷一分錢的壞賬,整個集團的不良率僅為0.63%,撥備覆蓋率達到397%。

  ——利用金融科技賦能解決資訊不對稱。

  建設銀行推出的“小微快貸”從交易、結算、納稅、採購等場景切入,進行數據整合與客群特徵描畫,圍繞小微企業實際需要創新定制産品,目前已累計為逾78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近1.1萬億元信貸支援。

  浙江網商銀行借助阿里巴巴雲計算能力,在風控領域匯總形成了10萬多項指標,創建了100多種預測模型和3000多項策略,底層風控技術持續升級。2019年5月末,不良率控制為1.45%。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