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畢業季唱響青春之歌——“青春,為祖國歌唱”網路拉歌活動在全國高校展開

2019-07-04 14:0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畢業季唱響青春之歌

  ——“青春,為祖國歌唱”網路拉歌活動在全國高校展開

  近日,一場名為“青春,為祖國歌唱”的網路拉歌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唱響,高校師生用別開生面的形式告別母校,感恩母校,為新中國70週年華誕獻禮。大學生們在歌唱中深情寄語,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立志建功新時代。

  天南海北唱響愛的讚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上海交通大學師生在畢業季期間開展“青春為祖國歌唱”網路拉歌,唱響《送別》《我們都是追夢人》《上海交通大學校歌》。拉歌首次採用虛擬合唱團的新穎形式,呈現天南地北交大人同唱一首歌的畫面。通過畫面回傳的方式,組成虛擬合唱團,共同歌唱對母校的感恩和對祖國的祝福。

  一曲曲畢業歌,感懷美好的同窗之誼。

  “我愛你,我的大工,能做你的孩子無比光榮,你永遠在我心中。”創作于2009年大連理工大學60週年校慶之際的《我愛你大工》,由大工輔導員孫壯老師填詞譜曲,學生周天龍編曲,作為畢業晚會保留曲目至今已傳唱十年。每每吟唱,總讓畢業生們熱淚盈眶,寄託了大工學子們濃濃的母校情、深厚的家國情。

  6月26日,內蒙古大學在網路上向青海大學發出拉歌邀請,青海大學全校師生以歌曲《新的天地》在大美青海唱響讚歌。“你是這樣風雨兼程,你和百姓同心同行,就像樹木紮根大地,就像種子和泥土相依……”

  江南大學師生以2019年畢業季原創歌曲《這一天》在江南唱響“青春,為祖國歌唱”奮進旋律。“這一天我將要説再見,道別的一瞬間,回憶帶我們回到從前,來時的方向還清晰,去時的目標仍堅定,我們要去發現去經歷去冒險,去擁抱一個未知的世界。”

  “讓我們走在追夢路上,把美好夢想放聲歌唱。寒來暑往,乘風破浪,同心攜手,實現夢想”。正值6000余名華理學子的畢業時光,華理學子譜寫“青春為祖國歌唱”奮進篇,用歌聲抒發美好的同窗情誼,抒發對老師的感激、對母校的感恩。

  深情寄語蘊含青春力量

  歌聲讓青年學子熱淚盈眶,他們紛紛飽含深情寄語母校和祖國。

  “我想用歌聲向祖國表白,要把對祖國的愛轉化為青春前行的能量。”青海大學學生侯麗燕表示。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應當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知行合一,用青春力量去服務社會,這樣才是對祖國母親最好的祝福。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畢業生范越丹説:“為了夢想乘風破浪、永不言敗,這正是當代大學生對自己夢想應有的態度和堅持。我們應該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追夢路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充分利用個人所學,為國家更美好的發展作出貢獻。”

  大連理工大學2019屆畢業生薑博瀚説:“我願將青春的汗水揮灑在祖國的熱土之上,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投身‘一帶一路’建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超級工程’彰顯大國實力。”

  校歌的旋律讓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生張佳宇回想起入學典禮上的激動一幕:“當我聽到校歌旋律時,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那時我以為這只是因為終於踏進夢想學府的激動,但後來我發現這更是來源於那種承載于旋律和歌詞之中的厚重的責任和力量的震撼。這種責任和力量,迴響在時空中,流淌在每個交大人的血液中。”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和學生同唱《這一天》,寄語2019屆畢業生:“你們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時代;你們的志向,將與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用共榮緊密相連。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將與你我有關!以心堅守,蘊志無疆!——這是母校給予你們的畢業饋贈,更是江南人對時代之問的鏗鏘應答!”

  青海大學高原醫學研究團隊的格日力教授,是全球唯一基礎醫學科學獎和第三世界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工作者獲得者,在“青春,為祖國歌唱”活動中,這位50後科研達人像一位即將登臺的歌唱家,全身心投入,一遍一遍唱響自己心中的祖國之歌,用嚴謹的科研精神詮釋對祖國最深沉的愛戀。他告訴記者:“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青大人秉承著‘志比崑崙、學競江河’的校訓精神,在大美青海,在崑崙腳下,在三江源頭默默奉獻,奮發圖強,為祖國、為西部、為青海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樑之材,我作為青大人感到無比自豪。”

  飲水思源,青春夢想在高校起航。“結合所學,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

  大連理工大學與祖國同齡。一曲《我愛你大工》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大工人對母校的感恩之情,也體現了大工學子畢業後以服務國家為己任,奔赴祖國各地拼搏奮鬥,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信心與決心。“母校讓我學到了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轉眼就要離開母校了,畢業後我選擇到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成為一名工程師,向核工程三廢後處理技術發起挑戰。大工教給了我迎難而上的勇氣,我要帶著大工人的鑽研、求索,打破技術壁壘。”大連理工大學2019屆畢業生王舒鈺表示。

  “國之重器”世界最大絞吸挖泥船“新海旭”、人類登陸月背、中國首座深海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等都凝聚著交大人的智慧;在長征五號火箭、C919大飛機、港珠澳大橋等“大國工程”中,閃現著大連理工大學人的身影;在食品科學和生物技術工程領域,江南大學人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飽含深情的歌聲裏,帶著大學的校訓和歷史烙印,青年學子們整裝再出發,築夢新時代。

  (光明日報綜合各地7月3日電記者蘇雁、曹繼軍、吳琳、萬瑪加)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