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美重啟磋商,這幾篇重磅評論透露出三大信號

2019-06-30 17:50:00
來源:“甜甜余味”微信公號
字號

  G20大阪峰會,最受關注的環節莫過於中美元首的會晤。6月29日中午,國社發出快訊:

  “在6月29日舉行的中美元首會晤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中美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産品加徵新的關稅。兩國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

  當天晚些時候,從下午16:52,到18:20,再到30日的0點、2:30,《環球時報》社評(《重啟中美貿易磋商,我們更要有平常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用平等和相互尊重推進中美經貿磋商》)、《人民日報》“鐘聲”(《言則必行 行則將至》)、國社“新華國際時評”(《重啟中美經貿磋商尤需誠意和行動》)相繼發表重磅評論,媒體人的敬業自不必説,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一話題的受重視程度;再加上知名微信公號“陶然筆記”當天發佈的解讀文章《時間 是解決問題的良藥》,對於當前中美經貿磋商怎麼看、下一步怎麼辦,上述文章透露出三大信號。

  信號一:磋商的基礎是平等和相互尊重

  對上述重磅評論文章進行詞雲分析,會得出如上可視化雲圖。

  從主語稱謂來看,“中美”共出現45次,“中國”41次,“雙方”23次,中美雙方作為利益攸關的兩個並行主體,不僅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平等合作的必要性,由此也可見一斑。

  從態度描述來看,排名前三位的用詞分別是:“相互尊重”(20次)、“合作”(13次)、平等(11次),這也正呼應了“磋商”一詞出現的高頻率(33次),説明雙方對如何“重啟”(22次)應該秉持的態度。

  不要覺得這樣的“老生常談”只是外交場合的官方辭令,事實上,中美經貿磋商之前每一次出現的波折,關鍵原因就在於美方沒能做到“平等”和“相互尊重”。倡導“平等”和“相互尊重”,源於雙方可一較高下的現實實力,更源於雙方放眼未來的共同利益。

  信號二:管控分歧才能擴大交集

  “國際銳評”文章中表示:“中美兩國元首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會晤,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這釋放了積極信號,順應兩國民意,符合全球期待,意味著中美重新回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軌道。”

  什麼是解決問題的正確軌道?

  誠然,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産品加徵新的關稅、表示美國公司可以繼續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售賣産品,與會晤前的咄咄逼人相比,是一種更友好的表態,但是,這樣的表態充其量恐怕還只能算是姿態的調整,離真正在正確軌道上大踏步走起來,還有點距離,有待時間檢驗。

  正如這幾篇文章都多次強調的,“重啟中美經貿磋商尤需誠意和行動”——“誠意”是要有合作而非爭鬥的決心、有對抗而非對話態度,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管控分歧、擴大交集。否則,就算這一次解決了老問題,下一次還會有新問題,“按下葫蘆起來瓢”,成為一場無休止的“打地鼠”遊戲。

  “行勝於言”,美方信守“重啟經貿磋商要以雙方平等和相互尊重為基礎”這一承諾是接下來雙方談判走向成功的關鍵。

  信號三:“平常心”是我們應對挑戰的心態

  從《環球時報》社評的標題(《重啟中美貿易磋商,我們更要有平常心》),到新華國際時評裏“保持平常心看待重啟磋商”的判斷,再到“陶然筆記”文內對“耐心和平常心”的重要事情説三遍,讓人不得不再次認真審示這一應對心態。

  為什麼在會晤後有明顯向好表態的時候,還要有這樣的提醒?

  環球社評寫道:“由於中美經貿磋商有過不僅一輪挫折,人們對這一次雙方重啟經貿磋商能走多遠、是否會達成協定的預期是有陰影的。”

  自去年雙方展開經貿磋商以來,中美不是沒達到過一致,但是美方的出爾反爾也並不鮮見。然而,一年多以來,美方屢次揮舞的關稅大棒沒有嚇到中國人民,充斥著各種奇談怪論的貿易保護主義沒有打擊到中國人民,夾雜著孤立封鎖和“長臂管轄”的霸淩主義沒有威脅到中國人民,中國的經濟保持住了平穩運作,各項指標波動也都沒有突破合理範圍,自信壓倒了悲觀,人心更加團結,究其根源,就在於我們保持住了自己的戰略定力,對風風雨雨常懷一顆平常心。

  成功的會晤讓人對未來生出更多期待,但是期待中仍有隱憂:

  美國一些人一方面信誓旦旦表示對中國“沒有敵意”,“願意和中國加強合作”,“美方將和中方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和方向,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卻仍在推文末尾不動聲色地繼續施壓,聲稱“目前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沒有任何減少”;

  美國經貿磋商團隊中的鷹派不會輕易放棄其主張,而這與中國強調的“取消全部加徵關稅”仍有較大距離;

  以參議員馬克盧比奧、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導人查克舒默為代表的美國政客在會晤後放話要通過立法手段恢復對華為的限制,對經貿磋商或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

  6月29日當晚《新聞聯播》刊播的“國際銳評”指出:

  “無論重啟磋商後結果如何,中國將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這是中國應對一切風險和挑戰的根本之道。”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題為《中美重啟磋商,這幾篇重磅評論透露出三大信號》)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