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再走長征路]過家門而不入的紅軍故事
編者按:長征是一場理想信念的遠征,承載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重新再出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直播報道組”走過江西和福建,進入廣東,重訪南雄、仁化和連州,重溫長征故事。85年前,這裡曾發生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戰鬥,也曾上演一幕幕紅軍戰士們舍小家、踏上遠征的“別離”。系列報道《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今天推出《舍家》。
央廣網韶關6月2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李行健 宋鵬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粵北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湘粵邊界,江水滾滾而前,一如當年紅軍前進的步伐,豪情萬丈、樂觀堅定。
85年前,中央紅軍主力從閩贛根據地出發,入境廣東,行軍十余天。
據史料記載,1934年10月25日,紅一軍團一路進軍,從江西省信豐縣的石材圩一帶開進,經小和、萬隆進入廣東省南雄縣的烏逕一帶,並順利通過了敵人在烏逕、新田佈下的第一道封鎖線。
這是萬里長征邁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後的第一步。
時任前衛軍團一軍團政治保衛局秘書的童小鵬在日記裏寫道:“出發已幾天了,因為仍然在老家根據地裏走,所以大家都是司空見慣。然而今天出發,讓我感覺有點不同了,因為從今天起,就要離開我們的老家……離開數百萬的兄弟姊妹……”
根據朱德當時頒布的“攻佔固陂、新田地域的命令”,各部隊各自向指定地點挺進。韶關南雄市史志辦幹部李君祥説,初徵的紅軍鬥志昂揚,面對敵人的封鎖線,紅軍主動出擊,在新田村附近發動了突襲,“軍團首長命令要軍團偵察連徹底乾淨迅猛地消滅這股敵人,連長接到命令以後,把全連分為三路,一個猛撲就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敵人留下20多具屍體,倉皇地逃跑了,這場戰鬥極大地提振了我紅軍長征部隊的士氣,使國民黨粵軍後續部隊迅速退回了南雄城,讓紅軍長征隊伍順利地過境了南雄。”
遠征的道路絕非坦途。廣東仁化縣城口鎮文化站站長黃本洲説,經歷了“新田首勝”和“奇襲城口”勝利後,紅軍在銅鼓嶺上遭遇了一場慘勝,“你説怎麼也走了十多天了,走得蠻累了,來到城口修整的時候,晚上要烤點火,搞點什麼東西來吃。當時紅軍來到城口,以為我們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可以回去了,所以心裏面還是比較放鬆的。但是遭遇了這場戰鬥,才知道前路並不樂觀。遇上了,我們紅軍也只能夠往前衝了。國民黨的封鎖線,我們一定要闖過去,我們才有勝利的保障。”
封鎖橫阻,關山難越。
除了自然的險關和敵人的阻攔,紅軍戰士們還要突破一座路過家鄉卻不能還鄉的“心門”。93年前,剛過而立之年的開國少將彭顯倫在家鄉南雄加入中國共産黨。彭顯倫將軍的女兒彭霄説,五次“反圍剿”,父親始終戰鬥在一線,但在家人面前,他卻一直缺席,“我父親一直是國民黨追擊的對象,我爺爺因為我父親參加革命,他的墳墓都被那時候叫白軍給挖了。到我父親這到處通緝,懸賞多少大洋來要我父親人頭。當時老家(他)有個兒子,是我大哥,他兩三歲的時候,白軍為了斬草除根就來抓他,我葉媽媽就背著這個孩子往烏逕方向逃跑,到半路開工上白軍就追上來了,怎麼辦?老鄉看到他們一家人就説趕緊過來,説這是我們家的人是我們的孩子,就這樣掩護下來一個家庭。”
直到後來,彭霄才知道,1934年,父親曾跟隨部隊路過家鄉。老母弱子雖近在咫尺,但跟隨隊伍的腳步卻不能停留,彭將軍的滿腹擔憂只能自己咽下,“他是1930年參加紅軍就離家了,他長征是1934年10月,紅軍紅一師過來的時候是兩條路,大概最近的地方也就是二三里,可以説是路過家門。他那種心情,那種牽掛、思念和擔憂,可想而知。”
風雨侵衣骨更硬,只因革命理想高於天。年紀漸長,彭霄越來越能體會父親當時心中的煎熬和取捨。
記者:當時革命隊伍往前走,他作為先鋒部隊不能停。
彭霄:對,一刻也不能停留,不能為了我的小家耽誤了整個革命的行程,也是為了解救更多的這樣的家庭。
長征路上,紅軍戰士們舍下小家、踏上遠征的“別離”反覆上演。一往無前的信念、一心革命的犧牲,是為了更多的鄉親不必經歷生離死別。
在新田村口的老榕樹下,年過九旬的李梅德老人依然常常想起,那支短暫在村裏休整的紅軍隊伍。年輕的面龐一一從他腦海閃過。
85年前,紅軍在橋頭列隊唱歌,和新田村的鄉親告別。李梅德老人回憶:“紅軍大部隊要轉移走了,當時剛剛打了勝仗。大概有一個連(駐紮在村裏)。(那首歌)我還記得四句,(唱)魚兒離水活不成,咱離開老百姓就不能打勝仗,老百姓愛護咱如同愛兒郎,咱愛護老百姓如同愛爹娘。”
革命路途上,他鄉也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