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聰明藥”“侵蝕”學生群體網路平臺成藥品流通“集散地”

2019-06-21 10:5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聰明藥”“侵蝕”學生群體亟待關注

  專家呼籲加強網路平臺監管,切斷違禁藥品地下流通渠道

  記者近日在基層調研發現,一些學生為了提高成績,使用“聰明藥”哌醋甲酯、“興奮劑”等多種興奮劑類藥品。這些藥品一般被嚴格管制,學生和家長則通過網路交易平臺和社交平臺等購買。記者進一步採訪發現,學生群體濫用興奮劑類藥品,容易帶來身體損害和成癮等問題,甚至會導致一些人變成毒品成癮者,亟待充分警惕,加強監管。

  “聰明藥”等多種興奮劑“侵蝕”學生群體

  一個二十來歲的天津小女孩,在上初中的時候,因為早戀等原因學習下降,焦急的家長為了讓其提高成績,聽説有吃了讓人聰明的藥,就給她買了兩盒。剛開始吃藥的時候,小女孩感覺還挺好,學習成績也有好轉,但是服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整個人變得焦慮易怒,人格都改變了,連學都上不了了。女孩告訴醫生説,不上學後只能在社會上混,為了緩解“聰明藥”帶來的不良反應,慢慢接觸上了冰毒,後來被公安機關處理,進了戒毒所。

  來自天津市公安局安康醫院的專家介紹,所謂“聰明藥”,其實是“利他林”、“專注達”等藥物,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作為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哌醋甲酯可以使服用者的注意力提升、疲勞感下降。

  因為哌醋甲酯的“特殊功能”,一些人將之理解為“吃了就會讓人更聰明,學習更好工作更好”,一些學生甚至白領開始使用。

  “問藥師”創始人、原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冀連梅説,目前像“利他林”這種“聰明藥”濫用的情況開始多了起來,一些人也會産生依賴甚至成癮。“有家長向我們詢問‘聰明藥’的效果,一般是因為他身邊有人想兜售。”

  冀連梅説,從國外來看,尤其是在美國,精神類藥品氾濫一直飽受詬病。“利他林”在一些大學生裏氾濫,因為美國大學生課業壓力比較大。國內一些不法分子以美國名校學生都用“聰明藥”來宣傳,導致國內一些家長、學生以為國外都在用,能提高成績,而沒考慮可能造成的傷害。

  在我國,“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被衛生行政部門列入精神藥品名單,醫生介紹,哌醋甲酯的作用機制與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類似,在大劑量長期服用時可能成癮,還有一些人從“聰明藥”開始,最後可能變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癮者。

  哌醋甲酯之外,其他一些興奮劑類藥品也成為一些學生藉以提高成績的“法寶”。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家長、學生為了在體育測試中取得高分,服食含有興奮劑類藥物。每年中高考體育考試前,都有人在網上求購興奮劑類産品,期望以此提高成績。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中心在官網公佈的資訊中,就有兩名女中學生田徑運動員在高校體育特長生招生考試中被發現使用了違禁藥物。這兩名學生中,一名來自山東棗莊,在2018年1月13日招生考試的藥檢中被發現使用了 “司坦唑醇代謝物”;另一名來自山西大同,在考試中被查出使用了“美雄酮代謝物”——這兩種物質均屬違禁藥物,且兩每人平均放棄了B瓶尿樣的檢測。

  藥品多渠道流通網路平臺成“集散地”

  記者採訪發現,對於哌醋甲酯,在各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管控。國際反興奮劑局 (WADA)公佈的200多種禁用藥物,其中常見的興奮劑刺激類包括苯丙胺、咖啡因、麻黃鹼(常包含于各種感冒藥)等。

  但是對於這些被管控的興奮劑類別藥品,在校學生是如何獲得的?

  記者在一些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搜索“利他”等字樣後發現,數條藥物廣告隱藏在其他商品之中。有商家在商品銷售中寫著“聰明的只有利他”“瑞士巴基混血”等字樣,商家表示,這是銷售瑞士産或者巴基斯坦産的“利他林”。另一位商家則表示,代購印度“利他林”,幫助提高學習成績,“林中閱春秋 一朝問榜首”。

  同時,在一些社交網站,“利他林”廣告並不少見,有人發微博“求利他林”,便有賣家應聲而至。還有賣家在社交平臺上寫下利他林的服用經歷,稱這是“好用的益智類藥物”“對考試大有幫助”。

  網路上的違禁藥品從何而來?冀連梅表示,“利他林”等藥物在監管層面是比較嚴格的,按照一類精神藥物管理,醫院等正規渠道是不容易開出來的,更多是通過走私或者黑市。無論是商品名“利他林”,還是通用名哌醋甲酯,不法商販將其包裝成“聰明藥”就很有吸引力,具有迷惑性。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違禁藥品的最早來源是外國留學生帶入或中國留學生回國時帶入。記者與網上賣傢俬聊,他們展示的藥品包裝都是英文等外國語,賣家聲稱這些藥“都是學生人肉帶入,品質可靠”。而除了“聰明藥”,大麻、笑氣等違禁品在留學生中也十分流行。

  “美國、加拿大的大學中有不少學生吃‘聰明藥’、興奮劑,有的甚至‘飛葉子’(抽大麻)。而在聚會上,大麻、笑氣等甚至成為常見的助興物品。”正在美國舊金山某高校讀書的中國學生李玲彤告訴記者,一些中國留學生為了融入外國學生圈子,跟隨他們一起“飛葉子”、吸笑氣,他們回國時也會千方百計攜帶這些違禁品,即使是一些名校的學生也不例外。

  除了違禁藥品,記者在購物平臺上可以輕易搜到多種興奮物質。有商家打出“運動員興奮補充劑體能測試考試比賽長跑短跑步體育爆發耐力咖啡因”的招牌,“根據運動距離的長短劃分價格,400-1500米(增強版)的價格為89元,還有周次使用的産品,最高的為賽前雙週訓練包,價格為522元。”有的商家打出“引爆訓練狀態,解鎖全身力量,肌肉炸裂體驗”的口號,表示可以在公務員、部隊考核、運動員比賽等中提高體育考試成績。

  而在産品動輒上百條用戶評價中,也稱産品十分有效。使用者表示,“1000米成績提高了40秒;正式測試當天成績提高了差不多1分鐘。”“考試結束。女兒反應非常有效,800米成績提高十四秒。”“好評!512秦皇島馬拉松就靠他們了”。

  警惕濫用興奮物質帶來負面影響

  學生使用“聰明藥”“興奮劑”等,首先對身體産生嚴重危害。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相關專家告訴記者,學生還在生長髮育期,睡眠十分重要,短期內服用興奮劑類藥品,會擾亂他們的睡眠節律,有的學生還會出現心悸等症狀。如果長時間使用這些藥品,就會産生依賴性,會造成腎臟負擔或其他嚴重副作用。

  更嚴重的是,“利他林”等具有嚴重的依賴性甚至成癮性,一些服用者很可能接觸到成癮性更高、對人體危害更大的藥品,如冰毒、麻古等。

  專家提示,目前美國大學校園中“聰明藥”“學霸藥”流行,並通過網路黑市向中國滲透的現狀,應充分警惕,引以為戒,尤其避免其危害我國大學生等青年群體。

  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時傑説,“我曾參與團中央影視中心錄製開學禁毒第一課,錄製現場的觀眾來自北京電影學院,我感到互動中學生向嘉賓專家提出的問題都特別專業,一些學生的詞語表述,屬於對相關藥物圈子有接觸了解後才會用的,這至少意味著他們對此有了深度的接觸,警示我們應該進一步防範大學生興奮劑濫用和吸毒。”時傑説。

  多位醫生和戒毒專家都強調,要加強宣傳力度,幫助家長和學生明辨是非,沒有什麼一吃就聰明的聰明藥。要切斷違禁藥物的流通渠道,加強對網路平臺的監管,壓實其審核把關的責任,切斷違禁藥品的地下流通渠道。在源頭管理上,要重點關注國外流入國內和通過正規渠道流入黑市的藥物,徹底斷絕違禁藥物的來源渠道。

  另外,對於在各種渠道公開售賣的興奮物質,要重點關注,加強研究,適當監管,避免興奮物質濫用成為損壞學生身心健康的“導火索”。

  記者 翟永冠 林苗苗 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