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昔日封閉落後今為“淘金熱土” 西部正變身“開放前沿”

2019-06-21 10:5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昔日封閉落後 今為“淘金熱土”

  西部正從“開放末梢”變身“開放前沿”

  作為艾克物流匈牙利分公司總裁,阿克什科瓦奇在兩年內第三次來到重慶,與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洽談合作事宜。

  阿克什科瓦奇正在醞釀一項宏大的計劃——以布達佩斯為物流節點,將匈牙利、捷克、義大利等國家的農産品、酒類等特色産品,通過中歐班列運到重慶,進而進軍中國西部市場。

  如今,曾經封閉落後的西部地區,正在崛起為我國新的增長極,其蘊藏的巨大機遇,吸引著海內外投資者的目光投向這片“淘金”的熱土。

  基層幹部和專家表示,我國可加強頂層設計,著力補齊西部地區發展短板,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推動西部地區承擔起拓展中國經濟迴旋空間等重要歷史使命。

  正在崛起的西部

  曾經封閉落後的西部地區,正在崛起為我國新的增長極。

  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研究表明,1999-2018年,西部12省份中的10省份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重慶、四川、陜西、貴州等8個省份的經濟總量增長10倍以上。

  當前,西部地區的發展勢頭正得以延續。2018年,西部12省份中的6省份名列2018年全國經濟增速前10名。作為西部地區最大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經濟總量已從2014年的3.76萬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近6萬億元,增速在全國的城市群中位居前列。

  西部地區的崛起,得益於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

  區位劣勢,曾讓西部地區成為封閉落後的代名詞。以前,西部地區的貨物只能先向東運至沿海城市,再經海運轉運至世界各地,物流週期過長,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8年前,首條中歐班列“渝新歐”在重慶誕生,西部地區首次實現向西經陸路直達歐洲,與歐洲的時空距離從40多天縮短至12天左右。

  如今,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全國已有50多個城市開通中歐班列,截至今年3月超過1.3萬列,物流網路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讓西部地區從“開放末梢”成為“開放前沿”。

  向東,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重慶、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均已開通中歐班列;向南,直達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陸海新通道”已實現常態化運作;向北,重慶、成都已開通直達俄羅斯的國際班列。

  現在,西部地區的先天區位劣勢已不復存在。中歐班列從歐洲出發, 12天左右即可橫貫亞歐大陸抵達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東南亞國家出發,15天左右即可縱貫中南半島抵達我國西部。

  “先天區位劣勢的扭轉,讓西部地區匯聚全球要素資源,直接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全球産業格局。”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説。

  新“淘金熱”背後的投資機遇

  崛起中的西部地區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全球投資者的目光正在投向這片“淘金”的熱土。

  阿克什科瓦奇並非唯一的“淘金者”。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消費需求,正在讓西部成為“世界市場”。

  在地處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匯集著俄羅斯冰激淩、馬來西亞燕窩、義大利皮革製品、肯亞手工裝飾品等40多個國家的約4.5萬種商品。它們通過跨境鐵路網、長江黃金水道、陸海新通道、新增航空線路等物流方式運抵重慶。

  “以前,高端燕窩的市場主要集中在經濟更發達的東部沿海市場,現在西部地區經濟迅猛發展,催生出大量對高端燕窩的需求。”拉瑪國貿(重慶)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瑜説。

  與此同時,全球的資本也正在涌向西部地區。統計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逾280家已落戶成都、重慶,超過210家落戶西安,數量在全國排名前列,涵蓋電子資訊、汽車、金融保險、商業零售等諸多領域。

  “中國西部巨大的市場潛力已為跨國公司創造出不可忽視的機遇。”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大中華區企業事務部高級經理茅昱説。

  2011年,巴斯夫在重慶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建成其在中國西部的首個工廠。此前,巴斯夫的工廠和分公司均設置在東部沿海地區。目前,巴斯夫除在重慶設有工廠外,也已在成都等西部城市設立辦事處。

  “西部地區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工業化等方面需求旺盛。”茅昱説,中國西部地區已成為巴斯夫在亞太地區業務量增長最快的區域。

  海內外資本的涌入,也推動著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重慶、四川、陜西、貴州等西部省份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資訊、汽車製造、大數據智慧化基地,大部分省份的外貿進出口總值等指標較2010年增長3倍以上,跨境電商、整車進口、高端製造業等新興業態也正在快速成長。

  以重慶為例,來自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市實際利用外資連續6年突破100億美元,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筆記型電腦、手機、汽車生産基地,進出口貿易總額較2010年增長5倍多。

  補齊短板承擔重要使命

  今年3月,《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審議通過,將更加注重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擴大開放和高品質發展,旨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下, 擁有4億多人口,佔國土面積2/3的西部地區將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拓寬中國經濟迴旋空間等重要歷史使命。”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元和説。

  然而,西部地區仍面臨著發展不平衡、統籌協調機制缺失、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等發展難題。

  ——發展不平衡。李敬等專家表示,西部地區呈現“兩極分化”的發展格局,相對發達的地區集中于重慶、成都、西安等地,其他區域則明顯落後。

  例如,成渝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最主要的兩大城市群,核心城市與次級城市經濟實力差異巨大,其中重慶經濟體量突破2萬億元,成都和西安分別為1.5億元和8000億元,而排名第四位的綿陽市僅為2300多億元。

  ——統籌協調機制缺失。“西部省份之間仍處於競爭大於合作的狀態。”廖元和等專家説,其關鍵在於更高層面的跨區域統籌協調機制缺失,致使跨區域合作困難。

  例如,各省份規劃銜接不暢導致“斷頭路”等問題突出。如,作為聯通成渝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漢(中)巴(中)南(充)鐵路由於四川和陜西在規劃進度、線路走向等方面的差異,四川段已開工建設,陜西段卻仍處於前期論證階段。另外,由於缺乏統籌協調,西部各地産業差異性、互補性不足,在承接産業轉移等方面相互壓價、盲目補貼等亂象日益凸顯。

  ——基礎設施發展滯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是制約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主要瓶頸。”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目前西部中心城市之間的高速鐵路、公路等主動脈已基本打通,但由於歷史欠賬較多,各城市間的高鐵等快速互聯互通網路遠未建成,阻礙著人流、物流、資訊流的順暢流通。

  以成渝城市群為例,重慶和成都已實現1小時通達,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城市群內所有次級中心間2小時到達”的目標遠未實現,部分城市與核心城市的通達時間3小時以上。

  基層幹部和專家建議,我國可加強頂層設計,在西部地區建立更為科學高效的跨區域協調機制,形成系統性政策支撐體系,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引導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記者 栗建昌 徐旭忠 趙宇飛 重慶報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