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軍事衝突危險上升 美國持續施壓伊朗引擔憂

2019-06-21 09:1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美國五角大樓19日宣佈,向中東增派的千人部隊包括一個“愛國者”防空導彈營。美國海軍公開伊朗在阿曼灣海域襲擊兩艘油輪的所謂“物證”。

  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同一天啟程赴中東和歐洲遊説。

  一些美國國會議員和學者擔憂,美國政府在軍事、外交等層面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令美伊爆發軍事衝突的危險上升。

  【增威懾】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麗貝卡雷巴裏奇在一份聲明中説,增派中東的部隊包括一個“愛國者”防空導彈營以及用於收集情報、監視、偵察和打擊的戰機和無人駕駛飛機。“美國無意尋求與伊朗衝突”,但已做好“保衛美方部隊和地區利益”的準備。

  代理國防部長帕特裏克沙納漢17日宣佈千人增兵計劃,理由是兩艘油輪13日在霍爾木茲海峽入口附近的阿曼灣海域相繼遇襲。美方認定伊朗發動襲擊,後者否認。美國先前已宣佈向中東增兵1500人。

  美國《政治報》報道,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伊朗事務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19日告訴國會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中東小組,這屆政府對伊朗的舉措屬“防禦性”,沒有討論“進攻性”軍事行動,終極目的是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

  一些眾議員懷疑,共和黨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可能援引關聯“911”恐怖襲擊的《使用軍事力量授權法》,不經國會批准直接對伊開戰。依據這部2001年頒布的法律,總統有權自主發起軍事行動,打擊“基地”組織及其分支等恐怖襲擊犯罪方。

  胡克沒有直接回應白宮會否繞過國會,説相關問題應由律師作答。但他強調,如果美國與伊朗全面軍事對抗,政府將遵循法律,履行關聯國會戰事發動權的全部職責。

  【再指證】

  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19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富查伊拉港向媒體記者展示伊朗襲擊油輪的所謂物證——從遇襲日本油輪上採集的吸附式水雷碎片以及據稱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留下的一塊磁鐵。

  中央司令部“爆炸軍械潛水打撈工作組”指揮官肖恩基多説,碎片與伊朗先前閱兵時展示的水雷“驚人”相似。他説,已採集船體上的指紋等人體生物資訊,以便對襲擊者立案調查。

  美軍先前公開一段視頻,稱伊斯蘭革命衛隊拆除一枚未爆炸水雷。按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説法,視頻沒有顯示可佐證美方指認的船隻名稱或旗幟。伊朗外交部長賈瓦德扎裏夫14日在社交媒體“推特”發文説,美國對伊朗的指認毫無根據,目的就是要抹黑伊朗。

  日本油輪船東先前説,襲擊這艘船的是兩個“飛行物體”。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否認這一説法。

  路透社報道,胡克19日同樣告訴眾議員,美方掌握情報,證實伊朗船隻本月12日和13日接近那兩艘油輪,活動軌跡與安裝吸附式水雷的行動一致。

  美國國務院宣佈,胡克當天開始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和巴林,商討襲擊油輪等“伊朗的地區攻擊行為”,分享美方掌握的關聯伊朗對地區構成威脅的情報。他27日將在法國與法國、英國、德國官員會晤,商討伊朗問題。

  【憂失控】

  美聯社報道,儘管美國政府和伊朗方面都言明無意尋求戰爭,但不少美國眾議員擔憂,美軍持續屯兵中東增加雙方因擦槍走火而爆發衝突的危險。

  佛羅裏達州民主黨籍眾議員特德多伊奇認為,共和黨籍總統領導的政府“極限施壓”政策可能不會“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反而“增加錯判風險,可能把美國和伊朗引向軍事衝突”。

  美利堅大學核研究所所長、歷史學教授彼得庫茨尼克告訴俄羅斯“衛星”廣播電臺,美國政府不少官員2003年大力主張對伊拉克開戰,聲稱打贏戰爭輕而易舉,卻讓美國至今難逃泥潭。而他們現在想對伊朗故技重施。

  庫茨尼克認為,美國和伊朗內部都存在“主戰”和“主和”兩種聲音,事態可能快速失控。“如果大家認為阿富汗和伊拉克事態已造成地區混亂,等著看與伊朗開戰會發生什麼吧。”

  在他看來,美國政府“正破壞美國在世界的地位,削弱我們與盟友的關係,讓我們再次喪失信用”。世界歷史上,不少戰爭由謊言和“各種假像”挑起。

  路透社報道,法國和德國19日宣佈,將努力阻止美國與伊朗對峙升級,但時間所剩無幾,無法排除開戰可能。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當天派外交顧問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訪問,以期緩解危機。(海洋)(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