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獨家紀實】海上升利箭!他們換一種方式問鼎蒼穹!

2019-06-13 17:47: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6月5日12時0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CZ-11 WEY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太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我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新的發射方式。

  △海上發射塔架

  這個全長近21米,直徑2米,長度幾乎只有其他火箭一半的“小個子”,在面積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的發射平臺上,顯得越發嬌小,但靈活機動是它最大的優勢。

  在測試中,海上多變的天氣與船體的運動讓發射平臺和保障船之間的通訊信號出現不穩定。

  5月31日 距離發射還有6天出征在即,火箭面臨數據調整

  為解決信號穩定問題,保障船和發射平臺間的距離成了關鍵。距離太遠影響信號穩定,但距離太近又無法保障人員安全。

  5月31日,經過1個多小時的論證,團隊最終確定保障船與發射平臺距離縮短至2.3公里。

  對於研製團隊來説,最困難的是對火箭飛行數據的修改。現在,距離火箭出征前往預定海域不到48小時,整個研製團隊籠罩了一層緊張的氣氛。

  6月1日15:30,海上發射最後一次合練即將開始。火箭主任設計師嚴寶峰登上發射平臺進行最後的檢查,他的衣服胸前貼了一個微笑的表情。

  海上發射最怕極端天氣,通訊、測試、指揮信號一旦受到影響,將會導致演練的失敗。此時,發射團隊只能選擇等待。一個半小時過去,風雨仍未停止,團隊選擇冒雨演練。

  2019年6月1日17:00,最後一次合練正式開始。

  6月2日 距離發射還有3天“出征,等我們成功歸來!”

  最後一次演練在風雨中成功完成,意味著發射團隊可以開赴預定海域執行發射任務。

  望著越來越小的港口和送行的人們,火箭型號總體設計師張飛霆用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

  發射團隊乘坐的這艘保障船真正名字叫做“北海救101”,船體長度達到116.95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遠洋專業救助船。第一次登船,一向鎮定自若的張飛霆突然有點著急,因為在海上沒有信號,至少失聯5天。趁著手機還有信號,他不停地給遠在北京的妻子發著資訊,“我已經出發,回去向你好好的交代”。

  6月3日 距離發射還有2天“無論如何,4日必須登船!”

  經過20多個小時的航行,船隊抵達預定海域。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定於當天稍晚些時候進行的兩船對接工作,卻遲遲無法展開。

  “無論如何,4日一早要登上去”,這群航太人堅定地説。

  面對巨大風浪,不僅是船,工作人員也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6月4日淩晨,天還沒亮,很多人就跑到甲板上觀測海況。因為早上6點前,不管海況如何,工作人員都必須要登上發射平臺。

  雖然經歷此前風浪的阻礙,但由於準備充分、測試工作順利,每個人都信心滿滿,只期待著海天相接的那一刻。

  6月5日11點30分,長十一火箭在發射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已就緒,發射平臺所有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到保障船上,我國海上發射即將進入最後倒計時。

  中國的航太人三年的努力換來了海上升利箭的震撼畫面。這一次,他們換一種方式問鼎蒼穹!

[責任編輯:全志強]